赵云与太史慈接到军令,毫不迟疑。颍川城外,两支精锐骑兵已列阵完毕。
赵云白马银枪,屹立于军阵之前。
身后五千“白龙骑”肃静无声,唯有战马偶尔打着响鼻,银亮的鞍甲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冽寒光。
更令人心惊的是,每一匹白龙骏马的额间,都隐隐浮现出一片细密的银色龙鳞虚影,这是长期跟随赵云,受其银龙法相气息浸染而产生的微弱龙裔特征,速度与耐力远超常马。
太史慈的三千“疾风营”则呈现出另一种风格,骑兵座下多是精选的草原骏马与部分驯化的低阶风系妖狼混编,机动性极强。
太史慈本人背负长弓,腰挎双戟,坐下雷纹云豹低伏身躯,喉间发出沉闷的咕噜声,雷光在毛皮间若隐若现。
“白龙骑,随我出征!”
赵云银枪一举,并未多言。
他座下照夜玉狮子感受到主人的战意,引颈长嘶,四蹄隐有云气升腾。
“疾风营,跟上!”
太史慈双戟交叉,发出铿锵之音。
雷纹云豹坐骑低吼一声,周身雷光隐现。
“轰隆隆——!”
两支精锐骑兵如同决堤洪流,又如同离弦之箭,瞬间启动!
马蹄声如同九天雷鸣,银白与赤红两道洪流,如同离弦之箭,裹挟着踏碎一切的决绝气势,向东疾驰而去,烟尘滚滚,瞬息间便消失在地平线!
他们的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彭城周边,侦查敌情,牵制曹军,为主力赢得时间!
而此时,《讨曹孟德戮民檄》如同一声正义的惊雷,裹挟着磅礴的文气与凛然正气,以颍川为中心,通过灵鹰传讯、驿道快马、商队口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遍九州四海!
檄文不仅以锦绣文章历数曹操屠城暴行,更蕴含郭嘉注入的浩然文心与贾诩暗藏的惑心秘纹。
凡闻此檄文者,无论士庶,脑海中皆不由自主地浮现泗水断流、尸横遍野的惨状,心中对曹操暴行生出天然厌弃,而对檄文末尾那“必提仁义之师,拯黎庶于倒悬”的荀文渊,则油然而生敬佩与期盼。
这已不仅是一篇檄文,更是一件蕴含浩然正气的文宝,直指人心!
徐州,曹操大营。
曹操手握檄文副本,面色铁青,周身黑色罡气不受控制地翻涌,将身旁案几震得粉碎。
“荀文渊!安敢如此!”
他咬牙切齿,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悸。
那檄文不仅列举罪状,更隐含动摇军心、污浊其气运的秘力,让他麾下一些本就对屠城心存疑虑的将士目光闪烁。
谋士程昱沉声道:
“主公,荀衍此檄,占据大义,其兵锋已动,我军需速战速决,攻克彭城,方能挽回颓势。”
曹操眼神阴鸷,望着彭城方向,杀意更盛:
“传令!加速攻城!在荀衍赶到之前,务必拿下彭城!我要用陶谦老儿的头,来祭旗!”
长安,相国府。
董卓肥胖的身躯陷在虎皮大椅中,听着李儒念诵檄文,发出夜枭般刺耳的笑声:
“哈哈哈!打得好!杀得好!曹操是个狠人,这荀衍也是个爱管闲事的!让他们狗咬狗,一嘴毛!文优,给咱家盯紧了,只要他们不来找麻烦,随便他们怎么打!”
李儒躬身称是,眼中却闪过一丝精光,暗中吩咐牛辅加强潼关防御。
冀州,邺城。
袁绍将檄文轻轻放下,脸上露出一丝矜持而又复杂的神色:
“文渊此举,虽略显冲动,然…占据大义名分,倒是让我不好轻易插手了。”
他既乐见曹操被牵制,又忌惮荀衍借此机会收拢人心,壮大实力。
谋士许攸立刻逢迎:
“主公乃四世三公,天下楷模,若此时能主持公道…”
话未说完,郭图抢白:
“主公不可!荀衍若得徐州,其势更大,乃我心腹之患!不如坐观其变,待其两败俱伤。”
袁绍抚须沉吟,难下决断,最终道:
“且看形势发展,颜良文丑,紧守关隘,没有我的命令,一兵一卒不得南下!”
南阳,袁术处。
袁术得知檄文内容及荀衍出兵,先是一愣,随即嗤之以鼻:
“哼!伪君子!他荀文渊也配谈仁义?不过是看上了徐州这块肥肉!传令纪灵,加强戒备,看看有没有机会…嗯,顺手牵羊。”
他摩挲着那方自得的“传国玉玺”碎片,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荆州,襄阳。
刘表手持檄文,长叹一声:
“曹孟德此举,确实有伤天和。文渊此举,大义所在,然……兵凶战危,恐非百姓之福。我荆州四战之地,北有袁术,西有张鲁,实无力外援。传令各郡,严守疆界,不得擅自卷入徐豫之争。”
他下令加强边境戒备,却无意介入北方纷争,只愿保境安民,但对荀衍的观感无形中好了几分。
长沙。
孙坚收到檄文,拍案而起:
“曹贼残暴不仁,该杀!荀文渊敢为天下先,真英雄也!可惜我江东路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