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南,蔡府。
相较于荀府的清贵内敛,蔡府则更显文雅书香。
虽因主人蔡邕多年流放而略显萧瑟,但近日随着蔡邕的回归,门前车马渐渐增多,皆是慕名而来的文人雅士、朝中清流。
荀衍递上拜帖不久,府门便中开,一位身着朴素儒袍、须发斑白、面容清癯却目光炯炯有神的老者亲自迎出,正是名满天下的大儒蔡邕蔡伯喈。
“不知镇东将军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将军恕罪。”
蔡邕拱手行礼,语气平和,不卑不亢,自有一股大儒风骨。
荀衍连忙还礼,态度谦逊:
“蔡先生乃天下文宗,衍之后学晚辈,冒昧来访,已是叨扰,先生切莫多礼。先生直呼晚辈表字即可。”
见荀衍如此年轻高位却毫无骄矜之气,反而执礼甚恭,蔡邕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和赞赏,侧身相邀:
“文渊公子,请入内叙话。”
步入府中,虽无奢华装饰,但处处可见古籍字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墨香与檀香,清幽雅致。
廊下挂着几只鸟笼,里面却非珍禽,而是几只羽毛鲜亮的普通黄莺,正啾啾鸣叫,更添生机。
“寒舍简陋,让文渊见笑了。”
蔡邕引着荀衍来到书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先生之居,正是如此。”
荀衍微笑道,引用了后世刘禹锡的《陋室铭》名句,恰到好处。
蔡邕闻言,眼睛一亮,抚须笑道:
“好一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渊此言,深得我心,可谓字字珠玑!”
【叮!引经据典,获得大儒蔡邕好感度+10。文名小幅提升。】
两人分宾主落座,自有仆役奉上清茶。
交谈之中,荀衍发现蔡邕虽久经磨难,却并未消沉,对经史子集、音律书法乃至朝政民生皆有独到见解,且为人正直,忧国忧民。
荀衍则凭借远超时代的见识和对历史大势的把握,每每能接上话题,并提出一些令蔡邕耳目一新、深思不已的观点。
尤其是谈及如今朝政腐败、百姓困苦之时,荀衍那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引申论述,更是让蔡邕击节赞叹,引为知己。
“文渊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见识胸怀,实乃社稷之福,苍生之幸!”
蔡邕感慨道,看向荀衍的目光已满是欣赏,
“若朝中衮衮诸公,皆能如文渊这般...”
话未说尽,但其意不言而喻。
就在两人相谈甚欢之际,忽闻后院传来一阵悠扬婉转、却又隐含一丝忧思之意的琴声。
琴音淙淙,如清泉流石,又如幽谷鸟鸣,技法高超,情感充沛,瞬间吸引了荀衍的注意。
蔡邕见状,笑道:“是小女琰儿在练琴。这孩子,于音律一道颇有几分天赋,让文渊见笑了。”
“蔡小姐琴音,已得天地清灵之韵,何来见笑之说?”
荀衍由衷赞道,心中却是一动。
蔡琰蔡文姬!这位历史上命运多舛的才女,果然名不虚传。
他顺势道:“衍亦粗通音律,不知可否有幸,向蔡小姐请教一二?”
这话既表达了欣赏,也给足了蔡家面子。
蔡邕闻言更是高兴,文人相交,琴棋书画本就是雅事,当下便引着荀衍前往后院琴室。
琴室临水而建,窗外便是小小荷塘,景致清幽。
室内,一位身着淡雅襦裙的少女正坐于琴案之后,纤纤玉指轻抚琴弦。
只见她年约二八,容貌清丽绝伦,眉如远山,目似秋水,气质娴静如水,却又透着一股书卷清气,仿佛空谷幽兰,不染尘埃。
其容貌或许略逊甄宓一分绝色,但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女风韵,却独树一帜。
正是蔡琰蔡文姬。
见父亲引客而来,蔡琰停下抚琴,起身盈盈一礼,姿态优雅,声音清越如珠落玉盘:
“琰儿见过父亲,见过...荀将军。”
她显然已从仆役处得知荀衍到来。
“琰儿不必多礼。这位是镇东将军荀文渊公子,并非外人,亦精通音律,特来与你切磋。”蔡邕笑道。
“蔡小姐琴技超绝,衍闻之忘俗,特来叨扰。”
荀衍还礼,目光清澈,只有纯粹的欣赏。
蔡琰微微抬眸,飞快地看了荀衍一眼。
她对这位近日名动洛阳的少年英雄早有耳闻,本以为会是位赳赳武夫,没想到竟是如此俊朗儒雅、气度非凡的人物,且眼神正直,毫无寻常权贵子弟的轻浮,不由心生些许好感,轻声道:
“将军过奖了,琰技艺粗浅,不敢当请教二字。”
【叮!发现高质量潜在道侣:蔡琰。】
【资质评级:紫色(身负“琴心”天赋,对音律大道有极强亲和力与悟性,精神力异于常人)。】
【当前状态:娴静,略带好奇与欣赏。】
【攻略建议:以才学与真诚打动,避免唐突。】
系统提示如期而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