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经过修改和完善,这份文件以总部联合规章的形式正式颁发,成为了全军科研试验领域必须遵守的铁律。
就在文件下发后不久,叶修迎来了他履职信息化局副局长以来,第一次主持召开的、面向全军相关单位和军工集团的大规模会议——“全军信息化装备体系建设与安全发展研讨会”。
会场设在京郊一所戒备森严的招待所会议中心。
与会者包括各军兵种装备部、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各大军工集团(电科、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分管技术的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以及相关顶尖研究院所的院士、专家,济济一堂,规格极高。
许多人在拿到会议议程时,就注意到了不同寻常之处:
会议的第一项重要议题,竟然是由总参信息化局的叶修副局长,做题为《坚持以战斗力为标准,筑牢信息化装备研用管的安全基石》的主旨报告。
叶修走上讲台,身姿挺拔,军装熨帖,肩上的上校军衔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他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众多肩扛将星、或是白发苍苍的专家学者,没有丝毫怯场。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脱稿开讲,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
他首先充分肯定了近些年来,在“科技强军”战略指引下,全军信息化装备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新型雷达、数据链到指挥信息系统,如数家珍。
但很快,他话锋一转,引用了古代军事家孙膑的一句话:“兵之胜在于篡卒,其勇在于制,其巧在于势,其利在于信,其德在于道。”
一味追求纸面数据的光鲜,却忽视了装备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可靠性、适用性、可维护性,以及与其他体系的兼容性。
将技术成功等同于任务成功,缺乏全过程、全要素的风险管控意识,甚至为了进度和场面,公然违反安全规程。
科研生产单位与部队用户之间脱节,装备交付后缺乏持续的技术升级和基于实战化训练的反馈改进机制。
他的剖析鞭辟入里,听得台下许多人频频点头,神色严肃。
“同志们,我们搞信息化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打赢未来战争。未来战争是什么?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是节点与节点的博弈。
任何一个环节的脆弱,任何一个节点的失能,都可能导致整个体系的崩塌!”
他提高了音量,语气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诸位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是共和国国防科技的脊梁。”最后叶修的语气诚恳而坚定。
报告结束,会场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会议茶歇期间,叶修立刻被众多专家和领导围住。
电科集团的一位白发老总工紧紧握住他的手:“叶局长,讲得太好了!说到我们科研人员的心坎里去了!以前有时候为了赶节点、出成绩,确实存在您说的那些问题,以后一定按规矩来!”
一位来自海军的将领感慨道:“叶副局长,你提出的‘以战斗力为标准’,我们举双手赞成!以后新装备好不好,我们部队说了算的数据权重必须加大!”
航空系统的一位领导则苦笑着低声道:“叶局,感谢的话就不多说了……阎良那边,教训深刻啊!我们正在全力整顿,您放心!”
会议结束后的一天晚上,叶修难得按时下班,回到了那个已经渐渐有了生活气息的新家。
俞青姝已经先他一步回来,正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忙碌,温暖的灯光和饭菜的香气,瞬间驱散了他连日来的疲惫。
“回来啦?洗手吃饭。”俞青姝回头对他温柔一笑,没有过多询问他工作上的事情,只是用行动营造着一个可以让他放松休憩的港湾。
吃饭时,叶修看着妻子细心布置的客厅——新买的绿植,窗台上摆放的两人合影,沙发上柔软的靠垫……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他将空警2000事件的经过,在保密允许的范围,以及后续推动安全规章、主持召开研讨会的情况,大致告诉了俞青姝。
俞青姝听得心惊肉跳,尤其是听到那“121%超载”和“80%坠毁概率”时,忍不住捂住了嘴,后怕地抓住他的手臂。
“你……你当时就不怕得罪人吗?那么多领导专家都在……”她眼中满是担忧。
叶修放下筷子,握住她的手,笑了笑:“怕,怎么不怕。但那个时候,想到可能发生的后果,想到飞机上那些国宝级的专家,想到这个项目对空军、对全军的意义……就不能怕,也不敢怕。”
俞青姝看着他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一种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将使命责任扛在肩头的光芒。她心中的担忧渐渐化为理解和自豪。
“不管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她轻声说道,将他的手握得更紧,“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有我。你只管去忙你的大事。”
喜欢大运送我重开军旅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大运送我重开军旅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