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留下,意味着更长期的鏖战。陈朔没有丝毫懈怠,在迈克尔·卡特、亚历克斯·李和莎拉·陈女士组成的“特训团队”规划下,他的训练进入了更深、更专、更残酷的阶段。
力量房里,杠铃片的重量不断增加,复合型训练项目的难度层层加码。迈克尔的口号从“突破极限”变成了“重塑极限”。陈朔感觉自己的肌肉纤维每天都在断裂与重组中嘶吼,但随之而来的,是力量测试数据上那令人振奋的箭头,持续向上。
技术场上,亚历克斯的“雕刻”更加精细。他开始将各种技术动作融入复杂的对抗情境中进行训练。模拟包夹下的出球选择、利用掩护后瞬间的阅读与决策、在体力透支临界点保持投篮手型的稳定性……亚历克斯用各种方式“折磨”着陈朔的神经和身体,力求将每一个技术细节锤炼成本能。
“思考!用你的脑子打球!不要被身体的本能牵着走!”亚历克斯的吼声伴随着训练,他将陈朔的比赛录像与NBA球星的类似场景进行逐帧对比,分析差距,寻找提升空间。
莎拉·陈女士的营养和恢复方案也随之调整,更加激进,也更为精细。她像守护最珍贵的艺术品一样,监控着陈朔身体的每一项指标,确保他在如此高强度的消耗下,不会崩溃,而是不断超越。
偶尔,通过迈克尔的关系,陈朔得以混进一些洛杉矶当地的半职业或业余高水平训练赛。那里的对抗强度、身体素质和比赛节奏,与日本高中篮球完全是两个世界。最初几场,他显得格格不入,引以为傲的技术在更强的身体和更快的节奏面前,屡屡受挫。但他没有退缩,每一次失误、每一次被强吃,都成了他最宝贵的教材。他像一块海绵,疯狂吸收着一切,调整着自己的比赛方式,学习如何在高强度对抗下更高效地得分、组织和防守。
训练之余,他与翔阳那边的联系并未中断。定期向北野教练发送的训练报告越来越厚,数据越来越详实。与藤真的邮件往来中,他能感受到球队在冬季选拔赛预选赛中的稳步前进,也能读到藤真字里行间那份独自扛起球队的压力与成长。他为他们高兴,也暗暗攥紧拳头,知道自己必须更快地变强。
时间在汗水和专注中飞逝,两个月转瞬即过。陈朔带着一身更精悍的肌肉、一套更娴熟全面的技术,以及一颗更加坚定的心,踏上了归国的航班。他的归来低调而迅速,甚至没有惊动太多人,便重新融入了翔阳的日常训练,为即将到来的冬季选拔赛正赛做准备。
他的回归,无疑给球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队员们能直观地感受到他的变化——力量更强,速度似乎更快,技术动作更加简洁高效,防守端的压迫感也提升了一个档次。他与藤真之间的配合,经过各自的历练,似乎也多了一份无需言说的默契。
然而,陈朔心中那团渴望更高舞台的火焰,并未因回归而熄灭,反而燃烧得更加旺盛。短暂的日本冬季,无法满足他持续汲取顶级篮球养分的渴望。在与北野教练和父母进行了一次更加深入、计划也更加成熟的沟通后,他决定,在冬季选拔赛结束后(无论结果如何),再次前往洛杉矶,进行下一阶段的特训。这一次,他的目标更加明确——为冲击NCAA一级联盟做最后的冲刺准备。
出发的日子定在冬选赛结束一周后。机场大厅里,人流熙攘。陈朔办理完登机手续,拖着行李箱,走向国际出发的安检口。他的心情平静而充满期待,脑海中已经开始规划着抵达洛杉矶后的训练日程。
就在他低头查看登机口信息时,一个略带迟疑又有些熟悉的女声在身旁响起:
“陈…陈君?”
陈朔闻声抬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清秀白皙的脸庞,以及那双总是带着温柔和些许怯意的眼眸——白泽优奈。她穿着一身轻便的旅行装,拖着一个不大的行李箱,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偶遇”的惊讶。
“白泽?”陈朔确实有些意外,“你怎么在这里?”这个时间点,在学校里碰到她更合理。
白泽优奈的脸上迅速飞起两抹红晕,她有些慌乱地低下头,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声音细若蚊蚋:“我…我正好也去洛杉矶……旅…旅游,散散心。”
旅游?在这个时间点?陈朔看着她那明显不自然的慌乱和那个看起来更像是短期出行的小行李箱,一个念头瞬间划过脑海。他想起之前全国大赛前,她陪着自己“翘训”收集情报的日子;想起她总是安静地坐在场边,用笔记本记录着一切;想起她在他决定留在美国后,发来的那些简短的、却总能准确戳中他训练中遇到瓶颈的鼓励邮件……
他看着她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的睫毛,没有戳穿她那拙劣的谎言,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是吗?那挺巧的。几点的航班?”
“和…和你好像是同一班……”白泽的声音更小了,几乎要埋进胸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