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茶楼酒肆噤若寒蝉,街谈巷议骤然消失,曾经偷偷流传报纸的地方变得空空荡荡,仿佛那场舆论风暴从未发生过。
消息传回山谷,苏小蕊听完汇报,非但没有沮丧,反而轻笑出声:“看,他急了,狗急跳墙了。
我不过是把他做过的事写了出来,再给他编了几个风流韵事。
比如与虚构的西域美人、江南才女不得不说的二三事,他就受不了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心虚,说明他怕了!”
她看得非常透彻:“越是禁止,人们就越会相信那是真的。公开场合不敢说,私下里的好奇心和非议只会更盛。高压之下,表面平静,内里却是沸腾的油锅。”
苏小蕊立刻调整了策略。她下令停止大规模张贴这种目标明显的报纸,改成小规模印刷。
派遣出去的人员也不再是广泛张贴,而是化整为零,进行小范围、精准的私下投放。
一些报纸被“不小心”遗落在士子聚集的书院角落。
一些被伪装成话本小说,通过隐秘渠道流入说书人的手中。
甚至有一些被折成小块,由机灵的孩子在街角“玩耍”时,“无意间”塞给看起来对朝廷不满的贩夫走卒。
这些行动更加隐蔽,难以追查。
于是,尽管明面上风平浪静,但关于梁帝的种种“秘闻”和朝廷的“恶政”,却在私下的窃窃私语中,如同病毒般更隐秘、更深入地传播开来。
百姓们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在灶台边、在田埂上,低声议论着皇帝的“风流债”和“刻薄寡恩”,对官府的恐惧中,更添了几分鄙夷和怨恨。
与此同时,苏小蕊命令所有对外销售的渠道,将质优价廉的“山寨货”——精盐、白糖、肥皂等,全面、迅速地从市面上撤下。
几乎是一夜之间,这些深受百姓欢迎的商品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一举动,让正在为“平息谣言”、“打击私货”而沾沾自喜的梁帝和朝臣们产生了误判。
他们以为自己的高压政策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逆贼团伙已经被迫收缩,甚至可能已经溃散。
梁帝在朝堂上志得意满,表彰办案官员,认为江山稳固,在他看来民心已然被震慑。
然而,梁帝完全没有看到,或者说不屑于去看那平静水面下的巨大暗流。
习惯了物美价廉“山寨货”的平民百姓,突然之间又不得不去购买官府专卖的、价格高昂且品质低劣的官盐官糖。
这种强烈的落差感,让之前报纸上所说的“朝廷不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言论,从抽象的宣传变成了切身的体会。
不满的情绪在沉默中积累、发酵。
梁帝用屠刀来禁止讨论,本身就印证了他的暴戾,而“山寨货”的消失,更是坐实了“朝廷容不下对百姓有利的东西”的指控。
原本可能将信将疑的人,此刻也彻底倒向了质疑朝廷的一边。
数年蛰伏,山谷已非昔日避难所,而俨然成为一个高度组织化、装备精良、信念坚定的革命根据地。
林殊与萧景禹主导的“热气球项目”早已不是图纸上的构想,经过无数次失败与改进,数架可搭载两人、具备基本操控和投弹功能的实战型热气球已秘密列装,飞行员也经历了严苛的训练。
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基层。凭借苏小蕊提供的资金、情报网络和新型组织方法,林殊等人避开了盘根错节的高层世家,将目标精准投向帝国统治最薄弱的一环——基层官吏。
他们或利诱,或策反,或扶持代理人,悄无声息地,越来越多的知县、县丞乃至部分郡守,在明面上仍对梁帝唯唯诺诺,实则已暗中效忠或倾向于“桃源”势力。
帝国的毛细血管,正被一点点注入新的血液,而中枢却浑然不觉。
喜欢综影视:助您梦想成真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综影视:助您梦想成真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