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遇刺之事,虽是一场乌龙,但刺客的目标明确是皇帝,而且他好不容易想让亲爹看看他的能耐,结果直接被打脸了,这性质极其恶劣。
朱棣勃然大怒,下令彻查,并特别叮嘱:
“给朕看紧了,绝不能让他们服毒自尽。朕要活的,要问出幕后主使和所有同党!”
他深知这些亡命之徒的手段。
考虑到汉王朱高煦勇武有余而细腻不足,正好用此事磨砺或者说敲打他,朱棣便将追查的差事主要交给了朱高煦,命他协同锦衣卫全力搜捕。
另一边,孙愚和孙若微侥幸逃脱,仓皇退回藏身的香料铺。
孙愚面色凝重,对孙若微道:“此次行动失败,暴露得太蹊跷。御辇中竟非朱棣,此事透着诡异。当务之急,是确认被捕的兄弟是否已尽忠。”
他话语沉重,意思明确,是担心有人受不住拷打,或者未能及时自尽而泄露信息。
然而,他们还没来得及打探消息,沉重的砸门声和呵斥声就在店外响起!
“开门!锦衣卫办案!”
朱高煦带着一队如狼似虎的锦衣卫,根据被捕者零星的供词和线索顺藤摸瓜,最终查到了这家看似不起眼的香料铺。
铺门被强行撞开,锦衣卫蜂拥而入,瞬间控制了场面。
孙愚和孙若微心中俱是一沉,知道大势已去。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反抗都是徒劳。
两人被押解出来,朱高煦狞笑着上前,目光扫过孙若微年轻却倔强的脸庞,对手下吩咐:“给本王仔细搜!核对他们的身份!”
很快,从店铺暗格和孙若微随身物品中,找到了能证明她身份的线索。
一名锦衣卫千户恭敬地向朱高煦汇报:“启禀汉王,查获逆贼信物,一人为:孙愚,另一人名为——孙若微。”
“孙若微?”朱高煦觉得这名字有点耳熟,但一时没太在意,挥手道,“一并带走!严加审问!”
当“主犯之一名为孙若微”的消息被快马加鞭送入宫中,呈报给朱棣和正在一同商议迁都事宜的太子朱高炽时,父子二人看着奏报,几乎是同时愣住了。
朱棣皱着眉头,手指点着那个名字,喃喃道:“孙若微?这名字,你有没有觉得耳熟?”
朱高炽胖乎乎的脸上也满是疑惑,他努力在记忆中搜寻,忽然,他猛地瞪大了眼睛,像是被雷劈中一样,声音都变了调:“父皇,史书上瞻基的那个宠妃,后来的孙太后,她…她是不是就叫……孙若微!”
轰隆!
仿佛一道惊雷在朱棣脑海中炸响。
他一把抢过奏报,死死盯着“孙若微”三个字,脸色瞬间变得无比精彩!
震惊、荒谬、愤怒、后怕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是了!是了!”朱棣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史载宣宗孝恭孙皇后,名讳正是若微!出身不明,原来是她,一个一心想要刺杀朕的建文余孽,就是将来那个生出朱祁镇那个祸害的孙太后?”
朱高炽也彻底傻眼了,结结巴巴地说:“这……怪不得……怪不得能生出朱祁镇那样的,原来根子就在这里!她现在是来刺杀父皇您,将来是……是……”
地府空间中,正通过光幕观看这一幕的苏小蕊,终于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笑得前仰后合。
“哈哈哈!恭喜你们,答对了!”
她对着光幕中朱棣父子那副见了鬼似的表情,乐不可支,“没错,就是这个孙若微!在《大明风华》里未来的孙太后,朱祁镇的亲娘!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可惜啊,猜对了也没奖励,反而是一堆烂摊子等着你们收拾呢!”
她给他们的史书里面可是明确的把孙若薇和胡善祥的名字写的明明白白,她一开始看朱高煦不在意还以为女主光环这么强?
现在看来纯粹他看到自己的惨烈结局把这个点给忘了。
朱元璋得知刺杀案的幕后主使之一有可能是未来那个祸乱国本的孙太后孙若微时,眼中寒光一闪,没有丝毫犹豫,对朱棣下达了明确的指令:
“老四,这个女人,还有那个叫孙愚的头目,绝不能留!”
朱元璋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开国帝王特有的冷酷和决断,“此女心怀叵测,今日敢刺王杀驾,就算史书上的孙太后不是她,来日若有机会,她也必成我大明心腹大患。
至于那个孙愚,严加审讯,务必撬开他的嘴,问出建文余孽的藏匿之处,尤其是关于朱允炆的下落。若问不出来,一并处置,以绝后患!”
朱棣心中凛然,深知父皇所言非虚。孙若微的存在,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不仅关乎当下的安危,更直接威胁到未来国运。
他立刻加派人手,对孙若微和孙愚进行严密看守和审讯,务求挖出所有线索后迅速铲除。
孙若微的出现,如同一记警钟,重重敲在朱元璋、朱棣和朱高炽的心头。
他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改变历史轨迹、杜绝“朱祁镇”祸患的紧迫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