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衣贪腐案在怡亲王胤祥的铁腕治理下,虽雷霆万钧,却也难免牵涉极广。一些盘根错节的包衣势力狗急跳墙,竟将怨气撒在了主持清查的华妃及其家族身上。
某日,年羹尧之兄年希尧在京中竟遭人暗算,虽未伤及性命,但也受了些皮肉之苦,惊吓不小。经查,行凶者虽未明言,但所有线索都隐隐指向那些对年家、对华妃怀恨在心的包衣残余势力。
消息传回宫中,华妃气得摔碎了最爱的那套琉璃盏:“反了!反了!这群下贱奴才!竟敢动本宫的兄长!本宫要将他们碎尸万段!”
年羹尧在西北得知消息,更是勃然大怒!他妹妹在宫中为皇上清查蛀虫立下大功,反而害得自己兄长在京中遇袭?这口气如何能忍!
他当即挥毫,一封言辞倨傲、充满不满的奏折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养心殿。奏折中,他先是夸耀自己西北军功,随即话锋一转,提及妹妹年世兰(华妃)查处包衣有功却反遭报复,兄长年希尧无端受辱受伤,字里行间皆是“年家受委屈”、“皇上须得给年家一个交代”的意味。最后,他更是直接提出要求:请皇上为其妹华妃晋位贵妃,以彰其功,以安年家之心!同时,严惩所有涉案包衣余孽,为其兄报仇!
雍正帝看着这封几乎等同于逼宫的奏折,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狠狠将奏折摔在御案上!年羹尧!竟敢如此嚣张!竟敢插手后宫晋封之事!竟敢以此等军功来胁迫于他!
但……眼下西北离不开年羹尧,包衣案余波未平,前朝还需稳定。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滔天怒火。晋封华妃?绝不可能!她本就已是妃位,再晋便是贵妃,与有孕的淑贵妃平起平坐,岂非更助长年家气焰?
他沉吟良久,最终冷声道:“苏培盛,传旨:华妃查处包衣有功,赏黄金千两,锦缎百匹,东珠十斛。其兄年希尧受惊,赐御用药材,以示抚慰。着怡亲王加紧清查,所有涉案人员,一律严惩不贷!”
至于晋位,只字未提。
旨意传到翊坤宫,华妃看着那些赏赐,虽然丰厚,却根本不是她和她哥哥想要的,心中更是憋了一口恶气,对皇帝也生出了一丝怨怼。但皇帝严惩涉案人员的承诺,总算让她稍稍顺了口气。
前朝风波不断,雍正帝许久未进后宫。恢复了“莞”字封号却依旧只是答应的甄嬛,日子虽比之前好过些,但圣宠不再,心中难免郁郁。
这日午后,她独自信步至御花园较为偏僻的秋爽斋附近散心,看着满园秋色,心中感慨自身命运多舛,不由轻声吟道:“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一个清朗温润的男声自然而然地接了下句。
甄嬛一惊,蓦然回首,只见一个身着月白色蟒袍,气质风流倜傥的年轻男子不知何时站在不远处,正含笑看着她。他容貌俊雅,眉眼间带着几分疏朗不羁,与这深宫规矩格格不入。
甄嬛立刻认出,这并非皇上,而是听说常年闲散、寄情诗画的果郡王允礼。她连忙躬身行礼:“臣妾答应甄氏,不知王爷在此,惊扰王爷雅兴,请王爷恕罪。”
果郡王虚扶一下,笑道:“莞答应不必多礼。是本王唐突,打断了答应雅兴。答应方才所吟,可是李太白的《秋风词》?”
甄嬛心中微讶,没想到一位王爷竟也熟知诗词,且接得如此自然,不由点头:“王爷博学,正是。”
果郡王打量了她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欣赏:“秋风词意境凄清,适合秋日,却未免过于感伤。答应似乎心事重重?”
甄嬛垂下眼帘:“臣妾不敢。只是见这秋色萧瑟,一时有感而发罢了。”
果郡王笑了笑,正欲再言,忽听远处似有宫人脚步声传来。他神色微敛,迅速低声道:“宫中人多口杂,答应珍重,本王先行一步。”说罢,对着甄嬛微微颔首,便转身潇洒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假山之后。
甄嬛站在原地,心中竟因这短暂的、意外的交谈泛起一丝微澜。果郡王的风采谈吐,与宫中她所见过的所有男子都不同,没有皇帝的威严压迫,也没有温实初的谨小慎微,是一种令人舒服的清风霁月。
但她很快压下这丝异样,也迅速离开了此地。她知道,与王爷私下交谈,若被人看见,又是大祸一桩。
然而,这惊鸿一瞥的相遇,却像一颗种子,悄然落在了各自的心湖,泛起了细微的、几乎不可察觉的涟漪。
包衣贪腐案余波未平,前朝又起波澜。怡亲王胤祥在彻查包衣案的同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竟意外发现了十爷敦亲王允?与远在西北的年羹尧之间,存在着一些隐秘而不合规矩的联系——并非明目张胆的勾结,却有一些书信往来和通过下属进行的利益输送。
此事非同小可!允?本就对雍正登基心怀不满,时常有些怨言和小动作,如今竟与手握重兵的年羹尧有所牵扯?这立刻触动了雍正最敏感的神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