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月宫主和姥姥也被这新奇的知识吸引,时常参与讨论。灵月宫主对物理中的光学和波动理论尤为关注,试图将其融入自己的水系法术。姥姥则对青霉菌的杀菌原理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研究如何将其与巫医草药结合。
格物院的地宫,不再仅仅是实验室,更成为了一个思想的熔炉。烛火摇曳下,是苏小蕊讲解几何定理的清朗声音,是刘晋元吟诵注解的温润语调,是石杰人阐述能量粒子的低沉嗓音,是赵灵儿提问时的清脆好奇,是灵月宫主与姥姥低声探讨的细语。
一套融合了现代科学框架与仙侠世界本土认知的、前所未有的教材体系,正在这南诏国的地底悄然成型。知识的种子已经播下,只待破土而出,改变这片古老的土地。而苏小蕊知道,当这些教材真正传播开去的那一刻,才是她与拜月教主这场科学革命,面对蜀山乃至整个仙侠世界正统的真正考验。
格物院的地宫深处,烛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墨香、药草气息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霉味(来自青霉菌培养区)。这里不再仅仅是实验室,更成为了南诏国新思想的摇篮——格物院实验班。
石杰人显然对实验班寄予厚望。他不仅亲自教《基础术法纲要》,还下令将阿奴也送了过来。少女阿奴活泼跳脱,起初对枯燥的数学符号和显微镜下的“小虫子”毫无兴趣,但架不住石杰人的威严和苏小蕊用糖果、新奇小实验,比如摩擦生电点亮小灯泡的循循善诱,倒也渐渐坐住了板凳。
刘晋元的表现堪称惊艳。这位大唐状元郎,以其深厚的儒学功底和过人的智慧,在格物之学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苏小蕊讲解牛顿三定律,当然,改头换面为“物体运动三则”,他立刻联想到“君子不重则不威”与“惯性”的微妙联系;讲到酸碱中和反应,他竟能举一反三,提出用本地某种酸果汁液中和石灰碱性的想法,解决了青霉菌培养液PH值调节的问题。
他的笔记条理清晰,注解旁征博引,将晦涩的格物原理与南诏风物、历史典故巧妙结合,连石杰人看了都微微颔首。
然而,正如苏小蕊所料,这个“实验班”的效果评估,某种程度上是“失败”的。原因无他——学员资质实在太高了!
赵灵儿,女娲后人,灵力纯净,悟性绝顶。她对数学的逻辑之美有着近乎本能的亲近,复杂的几何证明在她眼中如同优美的舞蹈。
石杰人的《基础术法纲要》在她手中,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她不仅能瞬间理解“能量粒子”、“精神共振频率”这些抽象概念,甚至能凭借自身强大的女娲灵力,直接“感知”到微观层面的能量流动!
一次课堂上,石杰人刚讲完基础符箓的能量引导路径优化理论,赵灵儿便当场绘制出一道改良版“清心符”,其灵力流转效率远超传统版本,让一旁的灵月宫主都惊叹不已。
灵月宫主和姥姥(姜绮萝)这两位阅历深厚的长者,虽不像年轻人那般思维跳跃,但她们深厚的术法底蕴和对自然的理解,为格物之学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灵月宫主将水镜映月之术与光的折射原理相互印证,姥姥则尝试将青霉菌的杀菌特性融入巫医草药配方,效果显着。她们的学习速度或许不如赵灵儿和刘晋元那般惊人,但每一步都走得极其扎实,思考极其深入。
阿奴虽然起步晚,心思也活络,但她天性纯真,直觉敏锐。在苏小蕊用显微镜带她看过水中的微生物后,她对“看不见的小虫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主动要求参与青霉菌的培养观察,成了生物组的得力小助手。
石杰人看着这群“怪物”学员,非但没有失望,独目中反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他不仅没有藏私,反而更加深入地讲解术法原理,甚至开放了格物院的部分核心研究资料。
他乐于见到赵灵儿举一反三,乐于见到刘晋元将格物与儒学融会贯通,乐于见到灵月宫主和姥姥用新视角审视旧学问。这,正是他想要的——打破藩篱,求真问道!
同时,石杰人也没有忘记苏小蕊关于“解析传统巫术”的建议。他亲自召见了南诏国内几位在巫蛊、毒术、占卜方面造诣精深的长老,当然,是经过筛选,相对开明或至少不敢明着反对他的。
在石杰人强大的威压和格物院展现出的惊人成果面前,这些长老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始尝试用“格物”的方式,描述他们世代相传的秘术。虽然过程磕磕绊绊“蛊虫如何识别宿主?呃……大概是……血脉感应?”,但《巫蛊原理初探》、《南诏毒物图谱(附毒性分析)》、《占星术与天体运行关联假说》等几本“奇书”的初稿,也开始在格物院内部传阅讨论。
石杰人甚至亲自批注,指出其中逻辑不通或可验证之处,逼迫这些长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实验班的教学如火如荼,教材编写也接近尾声。南诏国内部在赵灵儿归来后,确实平静了许多。石长老(石公虎)虽然依旧忧心忡忡,但看到公主安然无恙,甚至容光焕发,学习劲头十足,他也只能将不满压在心底,暂时维持着表面的和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