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走近两步,眼部扫描模块发出一圈微弱的环形光晕,对准那撮泥土持续照射三秒。数据流在内部快速比对,她的语音略顿了半拍:“采集样本进行成分分析中。”
陈浩顺势把整条台角的积尘都刮了一遍,用一张废弃的金属标签纸兜住,递过去:“来,多查点,万一是个宝贝呢?咱们这破地方连个饭盒都没有,喝水靠捧,装东西靠塞口袋,早该有点容器了。”
“当前任务优先级为工具部件量产。”娜娜接过样本,将微量粉末置入微型检测槽,“但若资源具备可加工性,系统会自动更新生存优化建议。”
“听听,‘生存优化建议’。”他咧嘴一笑,“你这话说得跟食堂阿姨说‘今天菜量充足’一样,听着就让人安心。”
娜娜没接话,只是眼中的蓝光开始有节奏地频闪,像是某种无声的思考过程。几秒钟后,她抬起头:“检测完成。该土壤为高塑性黏土,二氧化硅含量适中,铝氧化物比例达标,干燥后结构稳定,适合手工塑形与低温烧制。”
陈浩愣了一下,随即猛地从椅子上往前倾身:“等等,你说啥?能烧陶?”
“理论上可行。”她说,“无需高压或极端高温环境,基础燃烧装置即可实现初步烧结。”
“哎哟我的老天爷。”他一巴掌拍在桌上,震得旁边几个零件跳了跳,“咱这是捡到宝了?不是,咱这是从废铁堆里翻出了传家宝!”
他抓起那包土,像捧着刚出炉的煎饼果子似的来回打量:“你说我要是做个碗,能不能煮汤喝?再做个罐子,存点水,以后采的野菜也不至于蔫得跟晒干的挂面似的。”
“容器密封性取决于烧制密度。”娜娜平静道,“初期产品可能存在微孔渗漏,需多次试验调整干燥与加热流程。”
“那都不是事儿!”他挥挥手,“反正我现在也不是啥效率达人,一天做个歪壶也算进步。再说了,我小时候捏泥人可是一绝,虽然我妈说我捏的是外星生物,但我自己觉得挺像邻居王大爷。”
“目前样本量不足十克。”娜娜调出基地三维结构图,光标锁定东侧地面裸露区,“深层震动可能导致黏土层暴露,建议明日前往勘察实际分布范围。”
“必须去!”他一拍大腿站起身,结果忘了脚边还堆着一堆模具,差点被绊倒,踉跄两步才稳住,“这可是生活质量升级的关键一步!你知道没有碗的日子有多惨吗?上次我想泡点蘑菇汤,只能拿铁皮罐头壳当锅,最后汤没喝成,罐头壳还炸了,火星子溅到我裤腿上,烧了个洞。”
“记录:避免使用易燃织物参与加热实验。”
“我不是实验,我是生活!”他抗议道,“人活着就不能光靠造锤子续命吧?总得有点精神追求。比如——吃饭有碗,喝水有杯,晚上还能用个夜壶……”
“夜壶不在当前功能规划内。”
“你怎么就知道拒绝?”他翻了个白眼,“你就不能说一句‘这个想法值得考虑’?”
“所有提升生存质量的合理提案都会被纳入评估。”她顿了顿,“包括夜壶。”
陈浩笑了,笑得肩膀直抖,连带着身上那件满是油污的外套都跟着晃:“行,你终于学会接梗了。看来这破星球待久了,你也快有人味儿了。”
他坐回材料堆旁的小凳子,顺手从地上捡了块干净的布,把那包黏土小心翼翼包好,放在工作台最显眼的位置,还压了块小石头防止被风吹走——尽管这里根本没有风。
“明天第一件事,”他一边揉着酸痛的腰,一边说,“不去采矿,不去炼铁,不搞什么锤子全家桶。咱先去找泥巴。”
“勘探路线已初步规划。”娜娜说道,“预计步行距离三点二公里,地形起伏较小,风险可控。”
“三点二公里?那不得走断腿?”他哀嚎一声,“我这一夜都在跟铁水打交道,手都快变成叉烧色了。你就不能说近点的地方也有?比如……就在基地墙角挖一铲子?”
“地质数据显示,该区域黏土富集度最高。”
“又是数据。”他嘟囔,“你们机器人就信这个。我要是能梦见地图,睡觉都能画路线。”
娜娜沉默片刻,忽然道:“你现在的体温比正常值低零点八度,肌肉疲劳指数超标,建议立即休息。”
“我知道该睡觉。”他抬起胳膊闻了闻,“我也知道该洗澡,但问题是——没水。所以我只能选择闭眼,假装自己很干净。”
他慢吞吞地收拾起散落的工具,把浇注阀关紧,炉体冷却程序启动后,红灯转为绿灯闪烁。整个基地安静下来,只剩下能源箱低频的嗡鸣。
他坐在原地没动,手里捏着那团湿泥反复揉搓,动作轻缓,像是在试手感。泥团渐渐变得柔韧,不再松散,表面泛起一层淡淡的光泽。
“你说它能成型吗?”他忽然问。
“物理性质支持塑形。”娜娜回答,“具体效果取决于操作者手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