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过后,侍卫引二人入帐。值得注意的是,此刻他们对刘耕的称谓已悄然变为更尊崇的"大皇子"——汉室忠臣之心,由此可鉴。
帐内刘耕从容自若,荀彧则露出意料之中的微笑。原来方才二人还在推测曹孙必来,转眼便应验了。
曹操瞥见荀彧时目光微动,却仍先行向刘耕见礼。
"殿下。"
"二位请坐。"
刘耕抬手示意。待宾主落座,话题自然转向会盟之事。这一切早在荀彧预料之中——方才与主公约定的说辞,此刻正好派上用场。
(
刘耕轻蔑一笑:"不过一群乌合之众!"
"以吾观之,袁绍骄傲自负难成大事,联军中多是袁氏门生,众诸侯中唯有孟德与文台可担重任!"
闻言曹操与孙坚相视而笑。位高权重之人的赞誉,任谁听了都会心生欢喜。
刘耕的赏识更让二人顿生知己之感。
对曹操这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至死不称帝的人物,刘耕向来欣赏。
商议间,曹操与孙坚交换眼神。
"殿下,明日出战可有破敌良策?"
刘耕笑而不语。身旁荀彧从容道:
"联军初战受挫,今日又无人应战。"
"华雄骄狂必轻敌,明日二位只需率军突袭,定可取胜!"
刘耕接着道:"吾五千精骑借与二位破敌。"
得此强援,曹操孙坚大喜过望,连连道谢后匆匆回营备战。
............
(十八路诸侯唯曹孙二憨真心讨贼)
二人离去后,刘耕与荀彧继续商议讨董大计。
靠这群庸碌诸侯根本不可能击败董卓,最终恐怕仍会重蹈覆辙——联军溃散,董卓迁都长安。
更可怕的是,那座千年帝都洛阳或将毁于董卓之手。这是刘耕绝不能容忍的。
"文若,可有良策破董?"
面对询问,荀彧略显无奈。
诸侯各怀鬼胎,纵有双倍兵力也无济于事。今日连个先锋官都不敢应战,遑论击败董卓?
"主公,破敌其实简单——"
"只要诸侯齐心协力不再保留。"
"但观今日之势,难矣!!"
刘耕忽然轻笑,令王越率剑士严守大帐,以防隔墙有耳。
“文若无需忧虑!”
刘耕淡然一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本宫在幽州另有部署。若得二十万铁骑,可否讨伐董贼?”
荀彧闻言骤然变色。见刘耕气定神闲的模样,绝非虚言,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他万万不曾想到,这位大皇子竟在暗中培养了二十万精锐铁骑。如此规模的骑兵部队绝不可能潜藏于中原,想必是隐匿在幽州塞外!
思及此处,刘耕在荀彧心中的形象骤然拔高,愈发显得深不可测。这位大皇子布置之深远,实在令人胆寒。
但转念想到自己追随的主公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荀彧不禁热血沸腾。
“主公英明!若真能调动二十万铁骑——”
“诸侯联军虽各怀异心,但两座关隘想必难以久守。届时董贼必会弃洛阳而逃。”
“若我方铁骑趁势截杀,董贼必败无疑!”
见荀彧激动不已,刘耕微微颔首。
看来要击败董卓,终究还是要靠自己。那些诸侯联军恐怕连历史上都不如,连虎牢关都难以攻破。
心念一动,刘耕将意识沉入脑海中的系统界面。
此刻系统面板上,各项数据已焕然一新。(此前部分数据有误,现已修正)
宿主:刘耕
粮食储备:**
石料:单位
木材:单位
黄巾降卒:人
兵力构成:
农耕兵:300万人
长枪兵:20万人
羽林军:1万人
精英剑士:1030人
轻骑兵:10万人
重装铁骑:5万人
辖地:交州、夷洲、吕宋、瀛洲、三韩半岛、**、乌桓鲜卑故地
刘耕的目光落在幽州边境驻防的骑兵部队上。
虽然已扫平幽州周边的小股异族,但真正的威胁来自草原深处的匈奴。这些世代为患的异族才是心腹大患。
现有十五万骑兵,其中五万是重装铁骑,但防御匈奴是从秦朝就开始的国策。
如今幽州境外,主要盘踞着两大异族势力:一是自古盘踞在现今蒙古一带的匈奴;二是受袁绍扶持的乌丸。
乌丸目前是幽州境内实力最强的异族武装。若要调动大军南下,必须留足防备乌丸的守军。
刘耕心念急转,当即着手清空资源面板中囤积的物资。眼下当务之急是扩充军力。随着海量资源投入,幽州边境的骑兵数量再次激增。
为驰援讨董前线,此番训练的全是轻骑兵。虽不及重装铁骑的战斗力,但胜在行军迅捷。要论战场冲击力,成建制的轻骑兵同样势不可挡。在刘耕雄厚资源支撑下,又十万轻骑在幽州边境完成整编。
"调集二十万轻骑前来会师,留五万重骑驻守幽州足矣。"刘耕当机立断,将新训十万轻骑与原有十万轻骑合兵一处,取道幽州疾驰西进。这支生力军的加入,让他对接下来的战事更有把握。不需与董卓死战,但必须达成此行目的——洛阳城中的某件重要物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