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那个纯粹是活该,明明可以不用死,硬是为了彰显气节逼着朱棣杀死他,他死了就死了,却害的他九族也受到牵连。”素素觉得自己要是方孝孺的亲戚,绝对先下手为强,先灭了他,死一个他和死全家,是个人都知道怎么选择。
扶苏此刻也对方孝孺的族人和景清的家乡百姓感到同情,一个明明可以不用死,一个则就是因为同村而被杀死。
“我古代的祖宗能一直平安的活下来,还能到现代有我这子孙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李源硕突然说道。
扶苏听到李源硕的话,好奇道:“你家里祖辈有做过官?”
“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家祖宗是谁,不过古代百姓生活的这么苦,经过战火饥饿,很容易会断子绝孙,而贵族富商的子孙更容易活下来,所以我祖宗可能阔过也说不定。”
“这话我赞同,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代”,古代百姓连生存都面临着问题,断子绝孙的事情绝对不在少数,连皇室都可以断子绝孙,更不用说百姓了。”素素点头说道。
扶苏竟无言以对,毕竟要是说起皇室断子绝孙,第一个想到那绝对是自家。
周朝
姬发震惊的说道:“这大秦居然有这样的严刑。”
这得杀多少人啊,父族、母族、妻族,他本以为大周的族诛已经够狠绝了,没想到后世的朝代竟然做的更狠。
“严刑峻法虽然可以维护国家秩序,巩固政权,但也要适可而止、避免滥杀,过度的严刑可是会激化矛盾的。”姜子牙理想中的治国方式是严刑立威,以怀柔安民。
秦朝
李斯不由想到自己历史上的结局,眼中闪过了一丝愤怒和愧疚,都是因为自己的贪权,才会害了自己的妻女子孙。
历史上的自己当真是瞎了眼了,竟然选了这么两个白眼狼当同伙。
嬴政淡淡的扫过了一旁正低头伤怀的李斯,心中也有些许无奈:一步错,步步错,李斯,希望这次不要浪费朕给你的机会。
汉朝
刘邦想到刘彻那子孙,感慨道:“要说用夷三族这刑法用的最厉害的皇帝除了胡亥,应该就刘彻那家伙了吧,他们可是连自家都来了个自灭满门。”
大臣们脸色怪异的看着自家陛下,这是什么地狱笑话,这是什么好事吗,还拿出来说。
宋朝
苏辙听到夷三族,心中暗暗松了口气:幸好自家是生活在大宋,不然生活在其他朝代,就凭自家哥哥那嘴,夷三族可能不会有,但株族还真的有可能也说不定。
苏洵也是一脸的感叹,看向一旁正一脸悠闲的看着书籍的苏轼,说道:“子瞻,你的命可真好,不然在其他朝代你的下场想来和那方孝孺相比也好不到哪去。”
可不就是命好才生活在有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大宋,不然换个朝代,都不知道会落得什么下场。
“爹,我可没方孝孺没那么傻,气节虽然重要,但我可不会让家人因为我的气节白白送命。”苏轼虽然深受儒家思想,知道要忠君爱国,但忠君方面他可比后世的方孝孺通透的多,他忠的君起码要对的起天下百姓。
虽然不知道那朱允炆当皇帝期间有做过什么政策,但能被800的朱棣打的丢了江山,想来也不是什么明君,他要是方孝孺,就算不满朱棣,也绝对不会像他那么硬干。
明朝
建文帝期间
大臣们和朱允炆都默默的看着方孝孺和景清两人,历史上总共就那么几个被诛九族的,他们朝竟就出现了俩,这算不算是历朝独一份了。
方孝孺和景清面面相觑,他们虽然知道自己最后可能没有什么好结果,但没想到最后竟会落得如此下场。
同时暗暗心中下定决心,这次绝对不能让燕王造反成功。
朱棣想起了受方孝孺牵连的人,冷笑道:“确实倒霉,本来可以不用死的,却都让方孝孺这家伙自持的儒家气节给牵连。”
当初自己攻入京后,姚广孝曾还劝过自己说如果方孝孺不降,就算为了给天下读书人一个态度,也不能杀孝孺,朱棣起初也是答应了不杀他。
哪知道这家伙居然在朝廷上为朱允炆那家伙披麻戴孝哭丧,自己当时可是忍着脾气亲自安抚他的,哪知道这家伙不接受就算了,还敢咄咄逼人。
最后自己本来想让方孝孺写个即位诏书就放过他,这家伙却写下了“燕贼篡位”,之后还骂道: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自己已经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了,他还这么不识抬举,那自己就成全他,想到方孝孺还敢自己顶嘴说不怕株族,行,那自己就如他的愿。
至于那景清,哼,死有余辜,还诈降,老子不把你全村都给灭了,难卸心头之恨。
喜欢历朝观看扶苏现代生活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历朝观看扶苏现代生活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