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窑洞里,负责宣传的同志几乎是跑着把空战胜利的消息送进来的。
“太好了!正愁找不到最硬核的素材来鼓舞士气!这就是现成的、最有力的强心针!”
负责人一拍大腿,眼睛放光,“快!让《新华日报》和咱们所有的印刷所全部动起来,头版头条!加印特刊!要把‘猎隼’小队的威风,详详细细、原原本本地告诉全国人民!”
命令一下,延安所有的印刷机器都轰隆隆地开动起来,排字工人手指翻飞,将带着油墨香的铅字一个个排好,恨不得把那份激动也嵌进字里行间。
第二天,还带着机器余温的报纸,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通过秘密交通线和各种渠道,飞向全国各个角落。
《新华日报》的头版标题赫然醒目:
“我神勇空军长空亮剑,痛揍日寇侦察机于太行!”
副标题更是激情澎湃:
“三架“风啸”戏耍敌酋,敌机弃甲曳兵而逃,狼狈丢弃重要侦查设备!”
文章写得极其生动,几乎把赵天龙小队如何发现敌机、如何包抄、如何威慑、如何逼得鬼子飞行员丢盔弃甲的过程写成了评书,看得人热血沸腾。
尤其是对鬼子飞行员佐藤从“傲慢”到“惊恐”再到“崩溃”的心理描写,虽然带点文学加工,却极大地满足了读者情绪,最后那句“敌机仓皇逃窜,如丧家之犬!”更是点睛之笔。
这还没完,延安方面充分发挥了宣传队的优势。各个根据地的宣传员拿着报纸,在村头、在田间、在部队驻地,用大白话给乡亲和战士们宣讲:
“老少爷们儿都听听!咱们自家的飞机,在天上把小鬼子的铁鸟给包了饺子!那家伙,撵得鬼子飞机屁滚尿流,连照相的家伙事儿都扔了才跑掉!”
老百姓就爱听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到后来几乎变成了“咱们一架木头飞机追着三架鬼子铁鸟打”。
这股风很快也刮到了国统区。
重庆、成都、昆明等地的进步报纸和不少有骨气的民间报纸,虽然碍于审查,不能像《新华日报》那样放开了写,但也纷纷在显着位置报道了此事。
《大公报》的标题相对含蓄:
“华北上空传来捷报,我空军健儿驱离敌侦察机。”
但内文也忍不住赞叹:“……我方飞行员技术精湛,斗志昂扬,展现了我新生空军之英姿……”
一些胆子更大、风格更泼辣的小报,可就没什么顾忌了,直接用上了
“鬼子侦察机遭戏耍,空中丢“眼”狼狈归”
“‘风啸’显神威,寇胆寒!”
这类极具煽动性的标题。
茶馆里,酒肆中,报童挥舞着报纸沿街叫卖:
“看报看报!看我空军痛揍日寇飞机!看鬼子侦察机丢盔弃甲!”
路人纷纷抢购,争相传阅。识字的大声念着,不识字的围在旁边焦急地听。
“解气!太解气了!”一个老先生拍着大腿,胡子都翘了起来,“早就该这么收拾这帮东洋倭寇了!”
“咱们中国也有这么好的飞机和飞行员了!”一个年轻人兴奋地对同伴说,“以前光挨炸,现在也能把他们揍下来了!”
这股由空战胜利点燃的爱国热情,如同在原本就翻滚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瞬间炸开了花!(小作者自嗨的冷笑话,请不要在意...)
它不仅仅是一场战术胜利的宣传,更是在向全体国人宣告:我们在崛起,我们的力量在增长,天空,不再是日寇可以肆意妄为的后花园!
这份扬眉吐气的自豪感,化作了巨大的抗战热情,激励着前线的将士,也鼓舞着后方的民众。
正如柯明义在太行山基地对左玉波说的那样:
“这把火添得好!要让所有人都看清楚,谁才是这片天空真正的主人!”
喜欢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