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波微微一怔:“老板,这……是不是太冒险了?这些都是我们压箱底的东西。”
柯明义摇摇头:“一枝独秀不是春。只有让更多的种子发芽,才能形成森林,改变整个生态。我们‘东山’可以是引领者,但不能是唯一的火种。未来的中国,需要的是遍地开花的工业基础,而不是一个孤立的‘世外桃源’。”
他看着远方沉沉的夜色,语气坚定:“这两次撤离,让所有人都明白了,什么是可以放弃的,什么是必须坚守的。现在,是该把我们坚守的东西,变成燎原之火的时候了。”
1936年的冬天,在一种奇特的氛围中降临。
日军占领了梦寐以求的战略要地,却陷入了治安战的泥潭,锐气大减,转而强调“巩固占领区”、“以华制华”。
重庆政府虽失地千里,但核心力量得以保存,并在大后方艰难地进行着整合与重建,内部派系斗争虽未停止,但“抗战”这面大旗的凝聚力空前增强。
延安及各敌后根据地,则在相对宽松的压力下,利用“东山”体系输血和技术扩散,全力发展生产、扩充军队、深化基层动员,力量稳步增长。
而真正的风暴眼,“东山”体系,则无声地整合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资源、人才和技术,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业产能和军事力量。柯明义播下的种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根、发芽、抽枝散叶。
武汉、太原的硝烟散去,地图上标注的敌占区扩大了许多。但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种新的、更具生命力的秩序正在破土而出。
它不再依赖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根植于人民的觉醒、技术的进步和一种更为坚韧的战略耐心。
山雨欲来风满楼。所有人都能感觉到,当前的平静只是暴风雨前的间歇。
下一次风暴来临之时,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或许将发生根本性的逆转。
喜欢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