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深处,“东山”基地指挥部。
柯明义把延安同意合作建飞机厂的电报拍在桌上。
“老左,回电。就说,‘油管够,人管够,技术我出,半年,我要看到第一条生产线动起来。’”
左玉波皱眉:“老板,这牛是不是吹大了?半年?光是平整场地、盖厂房、运设备……”
“吹什么牛?”柯明义打断他,眼神扫过墙上的地图,“小鬼子不会等我们准备好。现在欧洲乱成一锅粥,鬼子南下的心思活络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
就得用搞‘五小工业’的劲头,给我砸!人停机器不停,三班倒!告诉延安那边,愿意来吃苦、学技术的青年,有多少我要多少!”
命令一下,整个“东山”体系就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更疯狂地转了起来。
资源进一步向航空项目倾斜。三号兵工厂里,“风暴”高射机枪的生产线几乎被抽走了一半熟练技工,全部补充到新规划的飞机零部件生产线上。
航空研究室灯火彻夜通明,工程师们围着“风啸-36”和“山魈-36”的图纸,争分夺秒地优化设计,恨不得把每一个零件都拆开揉碎,找出能加快生产、简化工艺的可能。
猎头组织的压力也陡然增大。“掌柜”接到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搞到更多熟悉飞机制造、尤其是金属加工和发动机调试的工程师、技工,哪怕是退休的、半懂不懂的,只要有用,全给我“请”来!
几天后,延安的代表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来的不是上次那位王代表,而是一位姓李的部长,同样穿着朴素的灰布军装,但眼神里多了几分实干家的锐利和急切。他没要求去看飞机原型,直接就要去看了规划中的厂址。
看着眼前还只是初步平整的土地,李部长眉头都没皱一下,直接对柯明义说:“柯先生,地方没问题,交给我们。
人力更没问题!延安已经动员了,第一批五百人的青年建设队,三天后就能到!都是能吃苦、肯学习的好苗子!延长油田的第一批油料和化工原料,已经在路上了!”
柯明义要的就是这个态度。他点点头:“好!设备和技术人员,我这边会分批过去。记住,保密是第一位的。厂子没建起来、飞机没量产之前,这里就是普通的‘边区农具厂’。”
“明白!”李部长重重点头,“就算鬼子飞机从头顶过,也只会以为我们在挖窑洞!”
柯明义摆摆手:“那倒也至于,小鬼子的飞机顶多远远地擦个边,基地周围掉的飞机已经不少,不会再头顶飞过的。”
两边的效率都高得吓人。“东山”这边,大量的预制钢构件、机床核心部件、成箱的图纸和工具,通过秘密渠道,源源不断运往延安。
延安那边,更是展现了惊人的组织能力。短短半个月,由东山支援的小型机械,加上成千上万的边区军民靠着人挑肩扛,硬是平整出大片的土地。
简易但坚固的厂房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延长油田提供的燃料驱动着发电机,点亮了夜晚的工地。
柯明义甚至抽空去了一趟延安的厂区。看着那些脸庞稚嫩却眼神坚定的年轻工人们,在“东山”派来的老师傅指导下,笨拙却又无比认真地操作着工具。
回到太行山,他把自己关在指挥部里半天。出来之后,对左玉波和张泽远下了新的指令:“‘风啸-36’的量产型号,再简化!能用铆钉的地方不用焊接,能用木头的地方不用金属!首要目标是快、多、可靠!性能指标可以稍微让步!”
“另外,延长油田必须扩建,现有产量完全不够,现有的两台太行一号油压机不够,加速再造两台,两个厂各配一台,水压机看情况配。”
“最后,飞行员训练大纲修改。理论课压缩,增加模拟器训练时间。实飞的话,直接上‘风啸-36’!告诉他们,天上掉下来之前,把该学的都给我刻在骨子里!真到了拼命的时候,就跟鬼子玩碰碰车!”
左玉波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把劝说的话咽了回去。
整个1936年的夏天,“东山”基地和延安新厂区都笼罩在一种极度紧张却又充满希望的氛围里。
喜欢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