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基地,核心指挥部。
电台里何振军从北平发来的加密电文刚译出来,柯明义就猛地站起身,眼中精光爆射。
“老蒋要下血本搞空军和防空了?杭州笕桥航校!南京汤山炮校!好!太好了!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李总队长和张参谋还有点懵。柯明义却已飞速思考起来。
“老蒋这次是动真格的,肯定会引进外国专家、设备和核心资料。这是我们接触高层级技术千载难逢的机会!光派年轻学员去从头学,进度太慢,接触不到最核心的东西。我们必须双管齐下!”
他立刻转向张参谋,语速极快:“老张,立刻从咱们的技术支队和综合大学里,给我秘密筛选人手!要绝对可靠、背景干净、学习能力强的!”
“具体要求:”
“一、年龄看起来像二十出头,最多不超过二十五岁,身份好伪装。”
“二、物理、数学、化学基础必须扎实,特别是对机械、动力、爆破原理有悟性的!”
“三、人要机灵,会来事,能融入新环境,但嘴巴必须严,打死也不能透露和‘东山’的半点关系!”
“挑出来的人,全部进行紧急特训!”
柯明义目光锐利,“让左玉波从北平搞来的老师傅教!教他们怎么扮成一个有点文化、家境尚可、一心想着‘航空救国’或‘科技报国’的热血青年!”
“家庭背景、籍贯、过往经历,全部给我编圆了!每个人都要背得滚瓜烂熟,经得起盘问!证件、路引,让北平的同志想办法搞定,必须天衣无缝!”
“记住,我们的目的不是去搞破坏,也不是去当间谍偷核心机密——那太危险,容易暴露,得不偿失。”
柯明义强调,“我们的目标有三个,优先级从高到低:”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学! 给老子狠狠地学!人家请的是美国、意大利教官,用的是可能进口的新设备!这种系统性的、现代化的军事技术教育,是咱们在深山老林里闭门造车一万年也搞不出来的!”
“让他们去学飞行理论、发动机原理、空气动力学、炮兵测绘、弹道学、防空火力配置!把这些知识,完完整整地给我学回来!”
“第二,搜集非核心但关键的技术资料。 重点是那些国内没有、国外对我们封锁、我们靠自己极难突破的玩意儿。”
“比如:高级航空燃油的添加剂配方、特种合金钢的冶炼参数、无线电导航设备的原理图、光学瞄准镜的精密校准技术、高射炮弹的延时引信设计……”
“这些东西,可能就藏在某本教材的附录里,或者某位教官随口一句的讲解中。让他们用心记,找机会抄录,用脑子背下来!”
“第三,潜移默化地传递理念。 让他们在平时讨论、作业、甚至闲聊中,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些更先进的工业理念和管理思路。”
“比如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基础工业对军工的支撑作用、系统工程的概念……不用太超前,稍微点拨一下,种下一颗种子就行。这能悄悄提升这两所学校的底蕴,间接也是增强未来的抗日力量。”
“人员分散进入,彼此不认识,单线联系。由北平的何振军安排绝对可靠的交通员,利用‘顺风商行’的渠道,把他们分别送到杭州和南京附近,再以不同身份、不同理由去报考或应征。”
“告诉这些同志,”柯明义语气凝重,“他们是‘东山’伸出去的触角,是借别人的窝孵我们自己的蛋。安全第一,学习第二。一旦感觉有暴露风险,立即通过紧急渠道撤离,什么都比不上人重要!”
柯明义目光扫过李总队长和张参谋,压低了声音:“除了派年轻人去学,我们还要下一招险棋——直接派人,冒充海外归来的专家,想办法进入这两个项目的核心圈!”
张参谋倒吸一口凉气:“这…这太冒险了!老蒋对这方面的人才肯定查得极严,身份怎么伪造?专业知识怎么过关?一旦露馅,就是万劫不复!”
“风险极大,但收益也极高!”柯明义眼神锐利,“我们不求他能担任多么核心的职务,哪怕只是作为一个被聘用的‘高级技术顾问’、‘翻译’甚至是能接触到外围资料的‘助理工程师’,只要能接触到那些直接进口的设备说明书、设计图纸、外籍教官的讲义、采购清单,价值就无可估量!”
他立刻开始规划这个大胆的计划:
1. 人选是关键中的关键: “这个人选,万里挑一!”
柯明义沉声道,“首先,年龄要在三十五六岁到四十岁之间,这个年纪既有足够的资历显得可信,又不至于太老而精力不济。”
“其次,他必须有极其扎实的工科基础,特别是机械、动力或冶金方面,理解能力要超强,能快速消化吸收新知识,哪怕只是半懂,也要能唬住外人。”
“第三,心理素质必须绝对过硬,应变能力要极强。第四,英语或意大利语至少要达到能进行技术交流的水平(注:当时航校主要聘请美、意教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