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馆的空气在周一清晨格外凝重,中央球台被临时划为“考核场地”,四周站着二队教练组的五名教练,李隼教练站在中间,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考核表,封面上写着“二队名额最终评估——实战考核”。屈正阳站在球台左侧,手指反复摩挲着膝盖上的黑色护膝——王教练寄来的护膝边缘已经磨出毛边,却比任何专业装备都让他安心,护膝上的八一军徽在灯光下微微反光,像是在给他打气。
“考核规则:三局两胜,对手是二队主力李松,重点评估屈正阳你的国术体系在高强度对抗中的实用性、体能分配合理性,以及关键分应对能力。” 李隼教练的声音落下,一个高壮的身影从人群后走出——李松,二队有名的“力量型选手”,正手暴冲力量达180N,曾在队内对抗赛中赢过一队队员。屈正阳心里一紧,他在系统里模拟过和李松的对抗,胜率只有58%,尤其是李松的正手快带,刚好克制他的反手短板。教练组对“国术乒乓实用性”的隐性质疑,选择李松这样的力量型对手,就是要检验太极卸力能否扛住高强度冲击,若表现不佳,名额可能旁落。
“比赛开始!”李松率先发球,侧旋长球直奔屈正阳反手,球速172km/h,旋转130转/秒——比系统模拟的还要强。屈正阳按照李隼教练的指导,沉肩转腰,用太极“松沉”劲卸力,可球拍刚碰到球,就感觉一股蛮力传来,手腕瞬间发麻。“1-0!”李松得分,场边传来小声的议论:“我就说国术那套不管用,面对真力量还是不行。”屈正阳深吸一口气,想起王教练笔记里写的“太极卸力不是硬抗,是借势”,第二球他故意退后半步,等李松正手暴冲时,突然用八卦步“逆转”绕到侧面,手腕轻抖,把球的力量卸向李松反手死角。“1-1!”这记“借势卸力”让场边的议论声停了,李隼教练在考核表上画了个圈。
比赛进入胶着,李松的正手暴冲一次比一次猛,屈正阳的膝盖在频繁的“逆转”步法中开始隐隐作痛——昨天康复训练刚提升的肌肉张力,在高强度对抗下还是有些吃力。【右膝负荷85%,体能剩余72%,建议消耗25点经验值开启“局部应急强化”,提升膝盖抗负荷能力15%,维持至比赛结束】系统提示弹出。当前经验值945/1000,消耗后还剩920,离升级到10级还差80点。升级能解锁“太极卸力·进阶版”,对未来二队训练很重要;但现在不强化,膝盖可能撑不到第三局,考核直接失败。短期考核应急需求与长期等级提升的经验值取舍,每一点经验值都关乎名额归属,容不得犹豫。
屈正阳咬了咬牙,选择“开启强化”。淡蓝色的能量流顺着膝盖蔓延,疼痛感瞬间减轻,他趁机发起反击——用钻拳劲发上旋短球,逼李松上步挑打,再用形意拳劈拳劲正手进攻,球带着强烈的旋转擦台落地。“5-3!”他领先两分,李松的额头开始冒汗,正手暴冲的频率从每分钟6次降到了4次。第一局结束,屈正阳以11-8赢了,坐在休息椅上时,他悄悄揉了揉膝盖——强化效果只能维持40分钟,第三局必须速战速决。
“你的卸力有进步,但还不够主动。”李隼教练走过来,递过一瓶运动饮料,“李松的反手短球是弱点,第二局多打他反手,别总被动卸力。”屈正阳点点头,余光瞥见林浩站在人群后,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杯,目光落在他的膝盖上,见他看过来,赶紧转身假装看别处——林浩是这次名额的备选,他的考核结果,直接决定林浩能否补位。这是与备选室友的微妙竞争关系,屈正阳既想赢下名额,又怕伤害林浩,只能在“全力以赴”和“顾及他人”间找平衡,这种矛盾让他在比赛中多了几分心理负担。
第二局开始,屈正阳按照李隼教练的建议,重点打李松反手短球。第三球,他用横拳劲搓球,球带着侧旋直奔李松反手,李松上步挑打,回球偏高,屈正阳正手劈拳劲进攻得分。“2-1!”李松显然慌了,开始用“反手快撕+正手快带”的组合强行进攻,却因为急躁频频失误。比分很快变成8-3,屈正阳领先,可膝盖的强化效果开始消退,疼痛感慢慢回来。【右膝负荷回升至88%,体能剩余55%,建议消耗15点经验值延长强化时间,或主动放慢节奏保存体力】系统提示弹出。他选择“放慢节奏”——经验值要留着升级,而且故意放慢节奏,还能打乱李松的进攻节奏。
果然,李松被慢节奏打乱,正手暴冲的力量明显下降,屈正阳趁机再赢两分,10-3拿到赛点。最后一球,李松发球失误,球下网了。“11-3!”屈正阳赢了考核,却没敢立刻庆祝——他看向林浩,对方已经转身走出训练馆,背影有些落寞。李隼教练拍了拍他的肩膀:“考核通过,但教练组还要最后讨论,明天上午在公告栏公布结果,别太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