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中旬,米兰内洛训练基地。
在那间曾经属于安切洛蒂的战术分析室里,现在已经成为了皮波·因扎吉与教练组的核心作战室。墙上挂满了战术板和比赛录像的截图,桌上堆满了球员数据报告和对手分析资料。这里是AC米兰战术思想的诞生地,也是因扎吉作为主教练成长的见证地。
窗外是意大利冬日难得的阳光,但室内的气氛却异常凝重。因扎吉站在战术板前,眼中闪烁着兴奋和焦虑交织的光芒。林志华坐在一旁,安静地观察着这位年轻主教练的表现。
"主席,"因扎吉转身面对林志华,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你看看我们现在的阵容深度!哈兰德的出现,给了我们B计划;登贝莱的成熟,让我们的反击更致命;多纳鲁马在门线上的稳定表现,让我们的防守更有底气。我们现在可以根据任何对手,排出至少三种有威胁的阵型!"
他在战术板上快速移动着球员磁贴,展示着不同的阵型和战术组合:"对阵传控型球队,我们可以用4-3-3的高位压迫;对阵防守反击型球队,我们可以用4-2-3-1控制中场;如果需要追分,我们还可以用3-4-3的全攻型阵型。这种战术的多样性,是我们在安切洛蒂时代都没有达到的!"
林志华微微点头,但没有立即发表意见。他能感受到因扎吉的兴奋和自信,但也察觉到了一丝不切实际的乐观。
就在这时,助教塔索蒂走进房间,手里拿着一份赛程表。他的表情严肃而冷静,与因扎吉的兴奋形成了鲜明对比。
"皮波,"塔索蒂将赛程表拍在桌上,打断了因扎吉的演示,"理论是完美的。但现实是,我们要在五天内,先飞到伦敦踢一场欧冠淘汰赛,再飞到罗马踢一场决定联赛前三的关键战。我们的核心球员,特别是内马尔和德布劳内,不可能打满180分钟的高强度比赛。"
这句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因扎吉的兴奋。他看着赛程表,表情逐渐变得凝重。
"2月21日,客场对阵阿森纳,欧冠1/8决赛首回合,"塔索蒂指着赛程表,"2月26日,客场对阵拉齐奥,意甲联赛第26轮。两场客场,都是硬仗,中间只有四天的休息时间。"
林志华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一份详细的数据报告:"皮波,这是加比特博士团队出具的球员生理数据报告。你需要看看这个。"
他将电脑转向因扎吉,屏幕上显示着球队核心球员的各项生理指标。红色的警告标记特别醒目。
"凯文的肌肉疲劳指数已经接近临界点,"林志华指着屏幕上的数据,"如果连续首发两场高强度比赛,受伤风险将超过60%。内马尔的情况稍好,但也处于红色警戒区。莫德里奇虽然经验丰富,但他毕竟已经31岁了,连续作战对他的体能消耗也是巨大的。"
因扎吉盯着屏幕上的数据,脸上的表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作为一名前职业球员,他深知伤病对球员职业生涯的影响。但作为一名主教练,他也明白每一场比赛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这个赛季的关键阶段。
"所以,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塔索蒂直言不讳,"要么全力拼欧冠,在联赛中轮换冒险;要么均衡分配,但可能两头落空。"
房间里陷入了沉默。这是因扎吉执教生涯中遇到的最残酷的选择题之一。他在战术板前站了很久,脸上充满了挣扎和矛盾。
林志华没有催促他,只是安静地等待着。他知道,这种决策必须由主教练自己做出,任何外界的干预都可能影响因扎吉的判断和信心。
"给我一晚上的时间,"因扎吉最终说道,声音有些沙哑,"明天早上,我会给出我的决定。"
塔索蒂点点头,收起赛程表离开了房间。林志华也站起身,准备离开。
"主席,"因扎吉突然叫住了他,"如果是安切洛蒂,他会怎么选择?"
林志华停下脚步,思考了片刻:"卡洛会选择他认为最重要的那场比赛,然后全力以赴。但重要的不是他会怎么选择,而是你会怎么选择,皮波。这是你的球队,你的决定。记住无论你做出什么选择,我都会支持你。"
说完林志华离开了房间,留下因扎吉一个人面对这个艰难的选择。
那天晚上因扎吉几乎一夜未眠,他反复观看阿森纳和拉齐奥的比赛录像,研究球员的数据报告,计算各种可能的战术组合和轮换方案。咖啡一杯接一杯,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但答案依然模糊不清。
作为一名年轻的主教练,因扎吉还保留着一些理想主义的色彩。他希望能够在每一场比赛中都全力以赴,都争取胜利。但现实却告诉他,资源是有限的,体能是有限的,他必须学会取舍和牺牲。
凌晨三点,因扎吉终于做出了决定。他拿起手机,给塔索蒂发了一条短信:"明天早上八点,召集教练组会议。我有决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