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米兰,即使在白日里,也带着一股深入骨髓的寒意。城市上空的云层低垂着,灰蒙蒙的,像是浸了水的厚重毛毡,压得人喘不过气。米兰内洛训练基地在这片阴郁的天空下,显得格外肃静。草坪的绿色因为缺少阳光而显得有些暗淡,球员们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迅速凝结又消散,仿佛一个个无声的叹息。这一切,都像是在为一场即将来临的风暴,进行着冗长而压抑的铺垫。
球员们三三两两地从停车场走向更衣室,为即将到来的联赛——主场对阵“公牛”都灵的比赛做着准备。他们的交谈声很低,夹杂着汽车引擎的熄火声和训练装备的碰撞声,但今天的气氛,与往日里那种轻松热烈的喧闹截然不同。
更衣室里,这种微妙的差异感愈发明显。球员们依然遵循着惯例,互相击掌问候,交流着周末的见闻,谈论着城中新开的餐厅或是最新的电子游戏。然而,当一个身影走进来时,所有喧闹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空气的流动也似乎变得迟滞起来。一个无形的冰场,以那个人的衣柜为中心,悄无声息地向整个房间蔓延。
罗伯特·莱万多夫斯基。
波兰射手像往常一样准时,甚至提前了几分钟到达。他穿着一件剪裁得体的深色大衣,步伐沉稳。他礼貌地向每一个与他对视的队友点头示意,嘴角挂着一丝标准化的、几乎可以被量化的微笑。然后他便径直走向自己角落里的位置,没有多余的言语,安静地坐下,开始解开鞋带,更换训练服。他的一举一动都无可挑剔,充满了职业球员的素养,但正是这种无可挑剔的“标准”,反而成了最刺眼的异常。
细心的人,比如球队的副队长皮尔洛,会发现莱万的眼神中少了往日的那种光彩。过去,他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对进球的渴望和对胜利的激情,那是一种能够点燃队友的热情之火。而现在,那双眼睛像两潭深邃却毫无波澜的湖水,平静得令人心悸。脸上的微笑,也失去了温度,变成了一张精致而疏离的面具。
年轻的内马尔和格里兹曼显然没有老将们那般沉得住气。他们端着各自的咖啡杯走过去,试图用轻松的玩笑打破这片沉默的冰层。“罗伯特,听说你周末去科莫湖了?那里的风景一定能让你忘记所有烦恼,除了我俩的防守。”格里兹曼挤了挤眼睛,这是他们之间惯常的玩笑。
莱万多夫斯基抬起头,面具般的微笑稍微扩大了一点角度。“是,很美。”他回答,声音平淡,只有简短的三个词,然后便低下头继续整理自己的护腿板,没有接话,没有反唇相讥,彻底终结了这次对话。往日里他至少会回一句“你们的防守?我闭着眼睛都能过掉”,然后引发一阵善意的哄笑。
内马尔和格里兹曼交换了一个充满困惑和无奈的眼神。他们感觉自己像是撞在了一堵柔软却坚不可摧的墙上,只能识趣地耸耸肩,转身离开。他们走开时,还能感觉到背后那片区域的温度比更衣室其他地方要低上几度。
伊布拉希莫维奇靠在自己的衣柜旁,双臂环胸,像一尊雕塑般观察着这一切。他的眼神锐利如鹰,他看出了莱万的问题所在,但他没有作声。他知道,有些问题,特别是涉及到金钱和未来的问题,外人无从插手。他只是微微皱了皱眉,为球队的现状感到一丝担忧。
训练开始后,这种令人窒息的疏离感从更衣室蔓延到了训练场上。莱万的表现,让场边的教练组忧心忡忡。他完成着安切洛蒂和助教塔索蒂安排的每一项训练内容——折返跑、传接球、射门练习——完成度很高,动作标准,但仅此而已。他像一个设定好程序的精密机器,精准地执行着指令,却失去了灵魂。没有了往日的激情,没有了那些即兴发挥的创造力,没有了那种举重若轻的领袖气质。
在分组对抗中,问题暴露得更加彻底。莱万的处理球变得异常简单和保守,几乎不再尝试那些能撕开防线的、充满风险的配合和个人突破。当德布劳内为他送出一记需要他前插冲刺才能接到的手术刀直塞时,他只是象征性地跑了两步便停了下来,眼看着皮球滚出底线。而在以往,他会像猎豹一样扑向那个机会。
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与迭戈·科斯塔、格里兹曼等锋线搭档或竞争者之间,几乎是零交流。即使在同一组进行进攻演练,他们之间也很少有眼神的交流和战术上的呼应。皮球仿佛成了他们之间传递尴尬的道具,每一次传递都显得生硬而勉强。这种无声的、消极的对抗,比直接的争吵和冲突更让更衣室的气氛压抑。球员们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异常,但没有人知道该如何打破这僵局。这就像一场弥漫在空气中的“冷暴力”,无声无息,却在侵蚀着球队的凝聚力。
安切洛蒂站在场边,双手插在口袋里,标志性的眉毛拧成了一个结。作为一名在足坛浸淫数十年、经历过无数风浪的顶级主教练,他敏锐地察觉到了莱万多夫斯基的“精神罢工”,以及这股暗流可能对球队造成的毁灭性影响。尤其是在欧冠淘汰赛即将到来的关键节点,任何内部的不稳定因素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