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城的清晨,被一层薄薄的、如同轻纱般的雾气笼罩着。当第一缕金色的阳光,费力地穿透这层薄雾,洒在米兰内洛训练基地那片被精心修剪过的、如同绿丝绒地毯般的草坪上时,整个基地,都仿佛从沉睡中苏醒了过来。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欢欣鼓舞的、如同庆典般的气氛。
在欧冠小组赛中,以那样一种荡气回肠的方式,正面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宇宙队”巴塞罗那,这场胜利,不仅仅是三分,更像是一剂强效的、注入了AC米兰这头沉睡雄狮体内的兴奋剂。它让每一个与这抹红黑色相关的人,都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和自豪。
然而,当天的《米兰体育报》,这份在意大利足坛拥有着风向标地位的报纸,其头版,却出人意料地,没有选择刊登球队庆祝胜利的合影。
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巨大的、充满了视觉冲击力的、几乎占据了整个版面的个人特写照片。
照片的主角,是里卡多·卡卡。
抓拍的瞬间,正是他在那次史诗级的、跨越了整座球场的长途奔袭中的定格。他身着那件纯白色的22号客场球衣,在圣西罗璀璨的灯光下,身姿舒展,长发飞扬,眼神中充满了对胜利的、义无反顾的渴望。他的身后,是巴塞罗那球员们被甩开的、模糊而绝望的背景。
照片的上方,是用血红色印刷的、巨大而醒目的粗体标题,每一个字都像一声惊雷:
“王者归来!圣西罗的白色闪电,再度撕裂苍穹!”
这不仅仅是意大利媒体的狂欢。在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内,整个欧洲的体育版面,仿佛都商量好了一般,集体陷入了一场对卡卡的、近乎疯狂的“吹捧盛宴”。
《法国足球》,这家金球奖的主办方,甚至在其官方网站上,专门发表了一篇由资深主编撰写的特别评论文章。文章中,他们破天荒地,提前将卡卡列入了本年度金球奖的潜在重点观察名单,称他这次的复出,其戏剧性和感染力,堪比“足球界最伟大的、足以被载入史册的凤凰涅盘式的复兴故事之一”。
而在西班牙,那家与皇家马德里关系密切的《马卡报》,这一次,也罕见地、毫不吝啬地,将所有的赞美都献给了这位曾经被他们无情抛弃的“旧将”。他们的头版标题,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一道白色的闪电,撕裂了宇宙队的心脏!”文章内,他们用逐帧分析的方式,详细解读了卡卡那次决定性的助攻的每一个细节,称赞他“在30岁的年纪,竟然奇迹般地,重新找回了那种曾让全世界所有后卫都为之倾倒的、优雅与力量的完美结合体”。
这股风暴,甚至迅速地,从体育界,蔓延到了商业领域。
各大世界顶级赞助商的电话,几乎要打爆AC米兰俱乐部商务部的办公室。阿迪达斯,这位与卡卡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德国巨头,第一时间发来邮件,希望能够立刻围绕卡卡,启动他们新款足球鞋的全球代言计划。一家瑞士的顶级奢华手表品牌,更是直接开出了一份令人瞠目结舌的、天价的合约条件。甚至,有几家来自好莱坞的电影制片人,也通过经纪公司联系俱乐部,表示对将卡卡这段“从马德里地狱,到米兰重生”的传奇故事,搬上大银幕,抱有极其浓厚的兴趣。
一夜之间,里卡多·卡卡,这个在过去几年里,几乎快要被世界遗忘的名字,以一种最耀眼、最不可阻挡的姿态,重新回到了世界足坛的中心。
然而,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喧嚣的舆论风暴的中心,卡卡本人,却显得异常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不近人情的冷静。
清晨七点。
当米兰内洛的大多数球员,还在自己舒适的家中享受着胜利后的惬意睡眠时,卡卡,已经独自一人,出现在了空无一人的健身房里。
他穿着一身最简单的、被汗水浸湿的灰色训练服,耳朵里塞着耳机,正在专注地、一丝不苟地,进行着一组又一组的核心力量训练。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喜悦和松懈,只有属于苦行僧的、近乎自虐的专注。汗水,顺着他那依旧英俊、但已不再年轻的脸庞,不断地滑落,浸湿了他的T恤,在地板上留下了一滩滩深色的印记。但他的动作,依然标准,精准,充满了控制力。
“里卡多,你来得可真早。”蒂姆·加比特博士端着一杯咖啡,走进健身房,看到这一幕,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卡卡摘下耳机,从器械上下来,微笑着,对这位帮助他重获新生的运动科学家,点了点头:“早上好,博士。我想在正式训练开始前,多做一些针对性的核心训练,巩固一下。”
“你的表现,真的令人印象深刻,里卡多。”加比特博士由衷地赞许道,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对这位球员的敬意,“不仅仅是你在球场上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你现在的这种职业态度。说实话,很多球员,在经历了像你昨晚那样的高光时刻,获得了如此铺天盖地的关注之后,难免会有些放松,会允许自己享受一下胜利的果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