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我去村里的育苗基地,看到萨利姆老人正在教孩子用验艺草测竹苗。老人看到我,举着竹苗说:“卡玛尼,你看这苗,验艺草显深绿,长得好!” 我笑着说:“等这批竹长好了,就送到工厂,让娜吉亚他们纺成纱线,卖到欧洲去。”
晚上回家,我把今天的订单金额记在账本上,旁边画了一株楠竹,从根到叶,标着 “育苗→纺纱→出口→赚钱”。我跟妻子说:“六巷的阿公说,这叫产业链,我以前不懂,现在懂了 —— 楠竹能让我们的日子,像竹苗一样,越长越好。”
【林羽的中东备忘录:从图纸到沙丘】
埃及基地的筹备,比我想象中难 —— 沙漠里的土壤 pH 值太高,楠竹苗容易枯;村民对草木检测不熟悉,得手把手教;连灌溉的水,都要先过滤才能用。但今天看到第一株竹苗破土,验艺草测土显浅绿,突然觉得一切都值了。
最关键的是抗沙楠竹品种 —— 李大叔从六巷寄来的育苗,经过三次改良,终于能在沙漠里活。我蹲在育苗区,跟赵阿公视频:“阿公,您看,验艺草测的湿度 15%,苗没枯!” 赵阿公在视频里笑:“好!下一步教他们编竹编沙障,用 0.6mm 的藤丝,验艺草测韧性,别编太松。”
中午跟埃及农业部的官员开会,他们最关心的是固沙效果。我打开全球非遗 APP,调出肯尼亚基地的数据:“您看,肯尼亚种了 100 亩楠竹,固沙效果 90%,验艺草测的根系深度 50 厘米,能挡住沙子。” 官员点点头:“我们要在尼罗河沿岸种 500 亩,你们能提供技术支持吗?” 我立刻说:“没问题,我们会派技术员来,教你们用验艺草测土,用竹草汁施肥。”
下午去村里调研,看到村民萨利姆拿着验艺草,在沙里插来插去。他看到我,兴奋地说:“林先生,这草真管用!我家的小菜园,用它测土,浇水少了,菜长得更好了!” 我蹲下来,跟他一起测:“你看,显浅绿,说明湿度刚好,不用多浇。” 他听完,把草递给身边的孩子,说要教他们用。
晚上整理备忘录,我在 “埃及基地进度” 里写:“育苗成功,验艺草推广完成,下月开始编竹编沙障。” 旁边附了一张照片:沙丘上的楠竹苗,旁边插着验艺草,远处是村民的笑脸。我想,这就是六巷模式的意义 —— 不是把技术硬塞过去,是让技术在当地生根,长出属于他们的希望。
【阮文海的稻田笔记:竹编雨棚的收成】
今年越南的雨季特别长,要是往年,我家的稻田早就被淹了,收成得减半。但今年不一样 —— 六巷的阿公教我们编竹编雨棚,用 0.5mm 的藤丝,验艺草测过韧性,能抗 6 级雨,稻田里的水排得快,稻穗长得比去年还饱满。
早上天刚亮,我就去稻田看雨棚。有个棚子的藤丝松了,我赶紧拿来竹草汁,把藤丝粘紧,用验艺草测了测,泛深绿,韧性够了。旁边的村民阿福问:“文海,这雨棚真能保收成?” 我指着稻穗:“你看,去年这时候,稻穗都烂了,今年长得多好,下个月收割,肯定能多收 200 斤。”
上午,林羽哥的视频电话打了过来,问雨棚的生态数据。我翻开笔记本,念给他听:“竹编雨棚覆盖 100 亩稻田,排水效率提高 40%,水稻减产率下降 50%,验艺草测的藤丝韧性,用了 3 个月还是深绿,没坏。” 他笑着说:“好!老挝的通西也想种,你有空教教他。”
中午回家,我媳妇正在用竹草汁染竹编小筐。她说:“昨天有个泰国商人,买了 50 个小筐,说要卖到曼谷去,每个给 2 美元。” 我拿起一个筐,用验艺草测了测藤丝,说:“编得好,韧性够,以后咱们多编点,卖给外国游客。”
傍晚,我带着孩子去稻田,教他用验艺草测土。孩子拿着草,往土里一插,抬头问:“爸爸,这草为什么会变绿?” 我指着雨棚:“因为这草能帮我们种好稻子,编好竹筐,让我们的日子变好啊。”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草小心翼翼揣进兜里。
我在笔记的最后一页,画了稻田和竹编雨棚,旁边写:“六巷的标准,在越南的稻田里,长出了好收成。”
【五洲的灯火:共赴一场生态之约】
当埃及沙漠的第一株楠竹苗破土时,坦桑尼亚的竹纤维工厂正在打包发往欧洲的纱线;当小雨在六巷整理博览会展品时,越南的阮文海正在稻田里检查竹编雨棚;当卡玛尼在账本上记下订单金额时,老挝的通西正在学习用验艺草测竹苗。
赵阿公在埃及的临时住处,对着笔记本上的育苗图,想起老竹坡的楠竹林 —— 那里的竹,现在不仅长在六巷,还长在肯尼亚的沙丘、越南的稻田、埃及的沙漠;孙阿婆在六巷的银饰工坊,把银草标本装进博览会的礼盒,想着这些草会被带到 30 个国家,教更多人检测银饰;李大叔在楠竹加工厂,调试着发往中东的智能劈丝机,机器上刻的竹草纹,会在埃及的车间里转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