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创艺开幕,融艺绽放
邻县文化广场上,“省域非遗创艺周” 首站开幕式热闹开启。省文旅局领导致辞:“省域非遗创艺周是‘技艺相融、文化共生’的实践,希望各位传承人以标准为基、以创意为魂,打造更多优秀的融艺作品,” 赵阿公作为传承人代表发言,手里举着验艺草和银草:“这两株草是咱们省域协作的‘信物’,用它们检测原料、校准技艺,就能让不同市县的手艺融得自然、合得顺畅。”
开幕式后,创艺周的各个技艺区瞬间忙碌起来。竹编区里,阿竹教邻县的传承人用标准藤丝编框架;剪纸区里,王师傅指导大家剪符合标准的竹草纹;银饰区里,孙阿婆教大家用银草检测银料;泥塑区里,张师傅演示如何控制泥塑含水率。最热闹的是 “融艺区”,传承人两两一组,合作创作:竹编传承人编框架,剪纸传承人嵌剪纸;银饰传承人做挂件,泥塑传承人做底座,很快就出了一批融艺作品 ——“剪纸竹编挂件”“银饰泥塑摆件”“陶瓷竹草纹茶杯”。
辰时半,电商直播同步开启,阿银对着镜头展示融艺作品:“家人们看,这是六巷竹编和邻县剪纸的结合,藤丝用验艺草测过,剪纸符合省域标准,都是真材实料的非遗手作!” 弹幕里满是 “想要”“支持省域协作” 的留言,半小时就卖出 30 件融艺作品。林羽在广场上穿梭,看着热闹的场景,突然懂得 “创艺开幕非易事,融艺绽放显合力” 的道理 —— 非遗省域协同的创造力,藏在开幕式的喜庆、传承人的协作、直播的热度里,藏在每个为跨域创艺铺路的瞬间。
巳时?标准微调,务实优化
邻县村委会的会议室里,省域传承人召开 “创艺周标准微调会”。邻县的银饰匠人李师傅提出:“925‰的银纯度标准有点高,咱们做日常银饰,900‰就够了,既结实又便宜,游客也更容易接受,” 孙阿婆当场用银草检测 900‰的银片:“泛浅绿,纯度够,做日常挂件没问题,可以下调标准,但要注明‘日常款 900‰、收藏款 925‰’,让大家根据需求选。”
剪纸传承人张大姐则反映:“2mm 的纹路宽度标准有点严,剪细一点的草叶更好看,能不能放宽到 1-2.5mm?” 王师傅当场剪了 1mm 的竹草纹,用尺子量后说:“1mm 的纹路也清晰,只要不断就可以,标准可以调整,但要提醒大家‘细纹路要选厚一点的红纸,避免剪破’。”
林羽协助记录微调后的标准,还在手册里加了 “应用场景说明”,比如 “日常文创用 900‰银、1-2mm 剪纸纹路,高端定制用 925‰银、1.5-2.5mm 剪纸纹路”。“标准不是死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样才实用,” 林羽说,省文旅局的代表也表示:“后续会根据更多传承人的反馈,持续优化标准,让省域协作更顺畅。”
巳时末,微调后的标准手册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位传承人。李师傅拿着手册,笑着说:“这样的标准才接地气,以后做银饰不用再纠结纯度不够,能安心做更多老百姓喜欢的产品了,” 孙阿婆点头,突然懂得 “标准微调非易事,务实优化促协作” 的道理 —— 非遗省域标准的生命力,藏在传承人的反馈、灵活的调整、场景的细分里,藏在每个为实际应用铺路的瞬间。
午时?融艺热销,订单盈门
创艺周的融艺展区里,各类跨域作品热销。“剪纸竹编挂件” 卖得最火,王师傅和阿竹合作的款式已经断货,不得不组织传承人加急制作;“银饰泥塑摆件” 也很受欢迎,孙阿婆和张师傅做的 “福字银饰 + 泥塑底座” 套装,吸引了不少企业采购,某景区一次性订了 200 套,作为游客伴手礼。
有位来自省城的文创店主,当场和联盟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每月要 500 件融艺作品,涵盖竹编、银饰、剪纸、泥塑,按省域标准生产,” 店主说,“现在消费者就喜欢这种有地方特色、有标准保障的非遗文创,比普通工艺品好卖多了。” 林羽忙着统计订单,截至午时,创艺周的销售额已突破 8 万元,定制订单达 300 个,远超预期。
午时半,传承人们聚在一起吃午饭,讨论如何应对订单高峰。王师傅提议:“邻县负责剪纸和竹编框架,六巷负责藤丝和银饰,临市负责泥塑,按省域标准分工生产,再统一发货,” 张师傅点头:“这样效率高,还能保证质量,不会耽误订单。” 赵阿公望着热闹的展区,笑着说:“省域协作的好处就是‘人多力量大’,以前一个地方做不了这么大的订单,现在大家一起上,轻松就能搞定,” 林羽突然懂得 “融艺热销非易事,订单盈门显价值” 的道理 —— 非遗省域协同的市场潜力,藏在作品的创新、标准的保障、分工的明确里,藏在每个为产业落地铺路的瞬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