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则要给五年级上 “木雕基础课”,用的是老竹坡的小木坯,上面预刻了简单的竹草纹:“先教学生用木草汁上色,再教他们刻自己的名字,” 他展示样品,“这样既安全,又能让学生有成就感。” 校长补充:“课程要和语文、美术结合,比如讲竹编的时候,读一段描写楠竹的课文;做木雕的时候,结合美术课的纹样设计,” 阿银、阿木点头,觉得这个建议很好。
卯时末,课程方案确定,阿银、阿木把材料包搬到教室,准备明天的第一堂课。“以前在国外教手艺紧张,现在在小学教,反而更亲切,” 阿银笑着说,阿木补充:“希望能让孩子们从小喜欢非遗,以后有人能接我们的班。” 林羽望着准备好的材料包,突然懂得 “非遗进校园非易事,备课磨课育童心” 的道理 —— 非遗本土深耕的未来,藏在课程的设计、材料的准备、老师的期待里,藏在每个为代际传承铺路的瞬间。
辰时?体验中心,开幕迎客
六巷国际非遗体验中心的开幕式上,锣鼓喧天,村民们舞着狮子,孩子们举着竹编小挂件。赵阿公作为传承人代表发言,手里举着验艺草:“这株草陪着我们从六巷走到世界,现在又回到家乡,今天的体验中心,不仅展示非遗,更要让大家知道,好手艺就在身边,” 他邀请老竹坡的李大叔上台,“没有农户种的好竹,就没有我们的竹编,非遗要扎根乡土,才能长盛不衰。”
辰时半,体验中心正式开放,游客们涌进展厅:乡土体验区里,大家围着 VR 设备看老竹坡的楠竹种植;少年传承区里,孩子们跟着阿竹学编迷你竹筐;融艺区里,中日竹编和纸灯前挤满了拍照的游客。“这灯真好看,既有中国的竹编,又有日本的和纸,” 游客张阿姨说,阿银笑着解释:“这是我们和日本匠人一起做的,现在在国内也能买到,还能定制上面的纹样。”
林羽在入口处发放 “非遗打卡册”,游客集齐三个体验区的印章,能换一片验艺草标本。“开幕一小时,已经来了 200 多游客,比预期的还多,” 林羽汇报,赵阿公点头:“以后要多搞点活动,比如每月一次‘非遗赶大集’,让农户也能来卖竹编、银饰。” 望着热闹的场景,林羽突然懂得 “体验中心开幕非易事,乡土迎客显活力” 的道理 —— 非遗本土深耕的魅力,藏在村民的参与、游客的热情、活动的创意里,藏在每个为本土传播铺路的瞬间。
巳时?小学课堂,非遗启蒙
六巷小学的四年级教室里,阿银的银饰课正在进行。他先给学生们展示银草:“这片草遇到纯银会变绿,遇到杂质多的银会变黄,” 他拿出两片银片,银草分别变成绿色和黄色,学生们惊呼:“太神奇了!” 接着,阿银教大家用软银线绕书签:“先绕一个圈,再往下压,像这样……”
学生们学得认真,有的用尺子量银线长度,有的请教阿银怎么绕才整齐。“老师,我绕的圈歪了怎么办?” 学生小明举着书签问,阿银蹲下来教他:“没关系,慢慢调,手艺都是练出来的,” 小明跟着调整,很快就绕好了,兴奋地举起来展示:“我会做银饰书签啦!”
巳时末,课程结束,学生们拿着自己做的书签合影,有的还说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没想到孩子们这么喜欢,下次要教他们做更复杂的银饰,” 阿银说,校长笑着说:“以后每周都安排非遗课,还要成立‘六巷非遗小社团’,让你当指导老师。” 林羽望着孩子们的笑脸,突然懂得 “小学课堂非易事,非遗启蒙播种子” 的道理 —— 非遗本土深耕的希望,藏在学生的好奇、老师的耐心、课程的坚持里,藏在每个为童心播撒非遗种子的瞬间。
午时?乡村振兴,座谈谋策
六巷村委会的会议室里,赵阿公、李大叔、林羽和镇里的干部一起召开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座谈会。李大叔说:“今年楠竹卖得好,多亏了联盟的订单,我们想扩大种植,再种 20 亩楠竹,” 赵阿公点头:“可以,但要按六艺的标准种,用验艺草选竹苗,保证竹的质量,” 镇干部补充:“镇里可以提供种植补贴,还能帮你们修灌溉设施,让楠竹长得更好。”
林羽提议搞 “非遗 + 文旅”:“把老竹坡变成‘楠竹非遗研学基地’,游客可以体验种竹、编竹编,再住民宿,吃农家菜,” 他拿出规划图,“体验中心可以和民宿合作,搞‘非遗套餐’,吸引更多游客来六巷。” 大家纷纷赞同,李大叔说:“我们农户可以当研学导师,教游客选竹、劈竹,还能卖自己编的竹筐。”
午时末,座谈会结束,确定了扩大楠竹种植、建研学基地、搞非遗套餐的计划。“非遗能让乡村变美,让农户增收,这就是我们扎根乡土的意义,” 赵阿公说。林羽望着规划图,突然懂得 “乡村振兴非易事,座谈谋策促发展” 的道理 —— 非遗本土深耕的价值,藏在种植的扩大、研学的规划、农户的参与里,藏在每个为乡村赋能铺路的瞬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