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时?毒坛瘴起,以毒攻毒
日头偏向东南时,毒坛石的周围突然腾起紫雾。石上的 “以毒攻毒” 四字被毒花环绕,花心处的毒汁滴在地上,竟蚀出小孔,石缝间的毒草根系如蛇,缠绕着一条死去的毒蛇,蛇鳞上还泛着绿光,“这是五毒教的‘万毒归一’之术,” 毒仙蓝凤凰的蛇笛吹响,毒草突然收缩,露出地下的毒物骸骨,“百年前,教主教主在此炼毒,毒气化草,专克邪毒。”
阿蛮用银簪测试,毒坛石的毒性竟能化解鹤顶红,“《秘录》里说‘毒亦有灵性,能辨善恶’,” 他将毒草汁液涂在剑上,剑身上的锈迹立刻消失,“就像苗疆的‘见血封喉’,能杀人也能救命。” 林羽望着毒草与药草的交界处,毒草的汁液一碰到药草便化作清水,突然明白 “毒医本同源,只在一念间” 的深意 —— 江湖的善恶,从不在技艺的正邪,而在使用它的人。
午时?智坛光现,运筹帷幄
日头正中时,侠义枢纽石突然发出金光。石上的 “智计无双” 四字浮出石面,七艺坛的影子在石上组成阵法,剑草的影成锋,拳草的影成盾,“这是‘武侯八阵图’的残篇,” 神机军师吴用的羽扇指向光影,“三国时,诸葛武侯在此推演兵法,智计化阵,至今仍能断吉凶。”
萧别离将七坛的露水汇入枢纽石的凹槽,七色水凝成透明晶体,里面竟现出江湖地图,“这便是‘江湖大势图’,” 他竹杖点向晶体上的红点,“此处将有血光,需以剑拳相济化解。” 林羽望着晶体里的影像,突然懂得 “七艺归一心,侠义存乎间” 的真意 —— 江湖的胜负从不在武功的高低,而在是否懂得合纵连横。
未时?少年试艺,侠心初萌
日头逐渐偏向西南,阳光洒在七艺坛上,将整个场景都染上了一层金黄的色彩。就在这时,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们如飞鸟般轻盈地降落在七艺坛上。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位身穿白衣的少年,他身姿挺拔,宛如玉树临风。只见他手中的长剑如同闪电一般,猛地刺向剑草。刹那间,剑风呼啸而过,竟然引得周围的水汽如云雾般翻滚起来,仿佛再现了传说中的“天外飞仙”绝技。
紧接着,一位身着黑衣的少年如同一头猛虎,气势汹汹地冲向拳坛石。他的拳头如同铁锤一般,狠狠地砸向石头。只听得一声巨响,拳劲如惊涛骇浪般汹涌而出,连拳草都被震得发出了清脆的金鸣声。
而那位身穿红衣的少女,则如同一只灵动的蝴蝶,轻盈地落在毒草旁边。她小心翼翼地摘下毒草的果实,然后将汁液轻轻地涂抹在指尖。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汁液在她的指尖瞬间凝结成了一根根细小而锋利的毒针,但却没有对她的同伴造成丝毫伤害。
“这就是江湖的新血啊!”站在一旁的萧别离感叹道,他手中的竹杖在地上划出了“侠义”两个大字。“七艺终究只是死物,唯有注入侠心,才能真正地活过来。”
林羽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中若有所思。突然,他看到阿蛮如同一只敏捷的羚羊,轻盈地踩着轻草,掠过毒坛。剑草的锋芒在他的身旁闪耀,为他劈开了毒雾;药草的露珠在他的身上洒落,洗净了他身上的尘垢。
就在这一刻,林羽突然明白了:所谓的七艺,其实不过是侠义的七种不同模样罢了。
远处,一阵清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与少年们的呼喝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激昂壮阔的交响乐。这声音让人不禁想起那句古老的江湖谚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申时?门派论剑,恩怨难了
日头西斜时,七艺坛突然杀气弥漫。武当派的道士仗剑而立,剑招引动剑草的锋芒;丐帮的乞丐赤手空拳,拳风与拳坛石共鸣;唐门的子弟隐在雾中,暗器坛的毒草突然疯长 ——“三十年的恩怨,该了了,” 萧别离的竹杖横在中间,杖影竟笼罩整个枢纽石,“当年在此定下的赌约,今日便以七艺分胜负。”
林羽望着各派高手的招式,剑草的锋芒总在触及对手前三分转向,拳坛石的震动始终绕着枢纽石旋转,突然懂得 “江湖的打斗,从来都留着三分余地”。阿蛮突然将断云泉的水泼向众人,水汽里再现叶孤城与西门吹雪的对决,两剑相交处,竟开出一朵洁白的花。
酉时?侠影西沉,大义传承
夕阳如血染红天际,各派高手突然收起了兵器。剑坛石上的狂草在余晖中发亮,“剑胆琴心” 四字仿佛活了过来,剑草的叶片开始枯萎,却在根须处结出种子;拳坛石的震动渐渐平息,拳草的铜色褪去,露出翠绿的本相 ——“胜负已分,” 萧别离的竹杖指向枢纽石,石上的侠义二字竟渗出鲜血,“当年在此流血的先辈,早已把恩怨化作传承。”
林羽看着各派高手将本门信物埋在七艺坛下,剑草的种子混着拳草的根须,毒草的汁液掺着药草的露珠,突然明白 “所谓门派,不过是侠义的不同衣裳”。远处传来晚钟,与石上的字迹共鸣,让人想起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的侠客绝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