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九针那句“师承何处”,问得轻描淡写,却重若千钧,瞬间让客厅里的气氛再次紧绷起来。
姬瑶和姬文正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苏映雪也担忧地看着江易辰。他们都清楚,江易辰的“家传”之说根本经不起深究,尤其是在林九针这等杏林泰斗面前。
江易辰心中亦是凛然。他知道,单纯的谎言在眼前这位深不可测的老者面前毫无意义,反而会引来更深的怀疑。他必须展现出足够的价值,让对方将注意力从他的“来历”转移到他的“能力”本身上来。
他迎着林九针那看似温和、实则洞彻人心的目光,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黯然”与“迷茫”,摇了摇头:“不瞒林老,关于师承……晚辈确实记不清了。许多事情,都如同雾里看花,只有一些关于医理药性的碎片,还残存在脑海里。”
他将失忆之事再次抛出,作为最好的挡箭牌。
林九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更多的却是好奇。失忆?却保留了如此精深的医道知识?这倒是闻所未闻。
他活了大半辈子,见识过无数奇人异事,心知这世间之大,无奇不有。或许,这年轻人真有某种不为人知的际遇。
他不再追问师承,转而笑道:“原来如此。倒是老夫唐突了。不过,江小友既然身怀绝技,老夫见猎心喜,有几个平日里遇到的疑难杂症,心中存疑,不知可否与小友探讨一二?”
这话说得极为客气,说是“探讨”,实则是考校。他要亲自掂量掂量,这年轻人到底有几分真才实学!
姬瑶等人更加紧张了。林九针口中的“疑难杂症”,绝非普通病症,江易辰能接得住吗?
江易辰却神色平静,他知道这是必经的一关,也是展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他微微躬身:“林老请讲,晚辈才疏学浅,若有谬误,还望林老指正。”
态度不卑不亢,从容自若。
林九针眼中赞许之色一闪而过,缓缓开口道:“有一老叟,常年咳嗽,痰白清稀,畏寒肢冷,夜尿频多。服用寻常温化寒痰、补肾纳气之剂,初时有效,日久则效微,甚至胸闷加重。此为何故?”
这是一个典型的寒饮伏肺、累及肾阳的病例,但用了对症的药效果却不佳,甚至加重,其中必有蹊跷。
姬瑶和姬文正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这病症复杂无比。
江易辰却几乎不假思索,脑海中《逍遥医经》关于“痰饮”、“阴阳”的论述自然浮现。他沉吟片刻,开口道:“此非单纯寒痰,乃是**阳虚水泛,寒饮结胸**。患者年高体弱,肾阳虚衰,不能制水,寒水上犯,凌心射肺,故见咳喘、胸闷。寻常温化之药,如麻黄、细辛之类,虽能散寒,但其性辛散,可能更耗伤本就不足的元阳,导致虚阳浮越,水饮更难化除,故而初效后反加重。”
他顿了顿,继续道:“当以**温肾阳,化气行水**为主,佐以**敛镇**之法。可考虑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化裁,重用附子温肾阳,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桂枝通阳,芍药敛阴和营,并佐以龙骨、牡蛎潜镇浮阳,收纳肾气。如此,阳气得复,水饮自化,其咳自平。”
一席话,条理清晰,直指病根,不仅指出了常规治疗的误区,更提出了全新的、更为精准的治疗思路!
林九针原本抚须的手微微一顿,眼中爆发出惊人的神采!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再佐龙骨牡蛎!这思路……精妙!完全跳出了常规治疗的窠臼,直指阳虚水泛、本虚标实的核心!尤其点出“辛散耗阳”之弊,更是点睛之笔!
“妙!妙啊!”林九针忍不住击节赞叹,看着江易辰的目光彻底变了,不再是看待一个有趣的晚辈,而是如同发现了一块稀世瑰宝!“那再有一例!一壮年男子,外伤愈后,遗留胁肋刺痛,入夜尤甚,口干不欲饮,舌紫暗有瘀斑,脉涩。用活血化瘀之剂,如桃仁、红花、三七之类,疼痛稍减,但始终不愈,且日渐烦躁失眠,此又为何?”
这是一个瘀血阻络的病例,但用了活血药效果不佳,反而出现烦躁失眠等新症状。
江易辰略一思索,便道:“此乃**瘀血化热,扰动心神**。瘀血日久,郁而化热,热扰心神,故见烦躁失眠。单纯活血,犹如扬汤止沸,未能清其郁热。当**活血化瘀与清心安神**并用。可在血府逐瘀汤基础上,加入丹参、郁金凉血活血,清心解郁,甚者可佐少量黄连清心火,栀子泄郁热。瘀化热清,其痛自止,神自安。”
血府逐瘀汤本就是活血名方,但他加入丹参、郁金,乃至黄连、栀子的思路,则是针对“瘀血化热”这一关键病机的精准打击!
林九针听得目光连闪,呼吸都微微急促了几分!这小子,对气血、寒热、虚实的变化把握,简直到了入微的境界!其理论根基之深厚,思路之开阔,远超他门下任何一位弟子!不,甚至比他见过的许多成名国手,都要老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