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小时前,逐火之蛾总部,西伯利亚冰原深处,新西伯利亚城。
凛冽的寒风,如同亘古不变的哀歌,永无休止地刮过西伯利亚无边无际的雪原,将一切生机牢牢锁在厚厚的冰层之下。
然而,在这片极致的死寂与严寒深处,人类文明最坚韧的神经中枢之一——新西伯利亚地下城,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搏动着。
这里是抵抗帕弥什的堡垒,也是人类战略反击的支点。
虽然从宏观战略版图上看,人类与帕弥什的恐怖潮汐暂时形成了某种残酷的“相持”态势,但在这钢铁堡垒的每一个角落,都燃烧着夺回主动权、光复家园的炽烈渴望。这种渴望,化为了远超战争爆发初期的、近乎疯狂的任务强度。
在总部那占据了整面墙壁的巨型全域战术星图上,清晰地标注着人类最强大的移动要塞——「猎龙座」战舰群的动向……
· 乌尔萨斯方向 - 「烛龙号」:
· 南极洲冰盖 - 「盘龙号」:
这艘战舰,正为逆熵首席科学家约瑟琳博士所率领的、规模空前的联合科考队提供护航与支援。
他们的目标,是深入那个被冰封了无数岁月的古老遗迹,寻找可能关乎帕弥什起源、弱点,乃至前文明最终命运的关键信息。
十二小时前,盘龙号传回了最后一条清晰信息:“已抵达预定坐标,发现结构完整性远超预估,能量签名异常……正在尝试建立前进基地。”
随后,强烈的极地电磁风暴与遗迹自身散发出的、干扰一切常规信号的力场,使得通讯变得断断续续。
总部只能从偶尔捕捉到的、破碎的信号碎片中,听到诸如
“难以置信的发现”
“结构活性”
“……需要更多时间……”
等只言片语,留给后方无尽的猜想与担忧。
· 新西伯利亚本部 - 「天龙号」:
而作为猎龙座新一代核心、此刻正静静地蛰伏在新西伯利亚最深处的船坞中,进行着开赴前线最后的准备。它的状态栏上,是鲜红的【最终战备】。
与它另外两位姐妹舰执行的高风险、高未知任务相比,天龙号的任务目标直接而残酷:紧急驰援九龙市,正面迎击帕弥什主力,阻止人类东海防线的核心枢纽被彻底摧毁。
正是这种全球范围内多点开花的极端压力,使得逐火之蛾总部的氛围紧张到了极点。
指挥大厅里,通讯官的声音因为长时间的高频通讯而嘶哑;情报分析员的眼窝深陷,紧盯着屏幕上来自三大战区的海量数据;后勤调度中心更是忙得如同炸开的蚁巢,有限的资源需要在三个无底洞般的需求之间进行精确到毫秒的分配。
“乌尔萨斯基地请求第7批次特种合金补给……”
“南极小队最后一次呼叫确认物资清单,约瑟琳博士强调,没有那些深地探测模块,他们无法继续深入!”
“九龙前线急电!能量读数再次爆表!天龙号还需要多久?!”
各种各样的任务请求、警报和战报如同汹涌的潮水,几乎要将这座人类最后的堡垒淹没。对于逐火之蛾的每一位成员而言,这一段时间的任务强度和精神压力,甚至比帕弥什初次爆发、世界陷入一片混乱的那段黑暗时期还要高昂。
那时,更多的是绝望中的挣扎求生;而现在,则是在相持的泥潭中,拼尽一切去寻找那一丝渺茫的、通往胜利的微光……
………………
辽阔无垠的西伯利亚雪原,仿佛一块被时光遗忘的纯白画布,唯有刺骨的寒风永不停歇地呼啸着,卷起千堆雪沫,如同死亡的呼吸,一遍遍擦拭着这片被冰封的土地。
新西伯利亚要塞,不同于九龙那倚靠海岸、巍峨耸立的钢铁丛林,新西伯利亚城更像是一座深埋于永久冻土层与厚重岩壳之下的、庞大的蜂巢。
地表之上,只有寥寥几座如同钻石切面般的巨型传感器阵列和伪装成山脉的武器平台,在风雪中伫立,反射着极地微弱的阳光。
真正的核心,则潜藏于地下数千米处,由层层叠叠的合金装甲、能量护盾以及前文明遗留的防御科技共同拱卫。
此刻,位于地下核心船坞的喧嚣,与地表的死寂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里是“天龙号”的巢穴。
庞大的船坞空间广阔得足以容纳一座小型城市,穹顶之上,无数粗大的机械臂如同巨树的根系般盘桓交错,发出低沉而有力的液压声。
更加粗壮的能量输送管道,直径足以让重型卡车通行,如同一条条搏动的动脉,紧紧连接在船坞中央那艘银白色巨舰的各个接口上,闪烁着幽蓝色的光芒,将海量的能源与冷却液注入其体内。
空气中弥漫着高压电弧的臭氧味、特种润滑剂的刺鼻气息,以及成千上万名工程师、地勤人员呼喊、奔跑所带来的汗水和钢铁混合的味道。
武器填充装置的机械韵律、质量检测系统的提示音、还有远处传来的、新一代“诸神座”武器系统进行适配测试时发出的独特能量嗡鸣……所有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紧张而高效的战争前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