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晚乔见此,一挑眉头说道 :
“看样子你们的家庭条件都不错。
每月20块对你们来说并不算什么。
花那么一点钱,就可以少受很多罪,何乐而不为呢?”
本以后大家都要考虑一下。
毕竟一个月20块也不算少了。
哪知她的话音刚落,张铭远立马举手响应:
“我要加入研究小组。”
张铭远很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
自己根本就不是干农活的料。
现在有这么个好机会,不管别人如何,他是一定会抓住的。
有一个人带头了,其他人也没再犹豫纷纷加入。
大家都是不缺钱的主儿,总不能比别人落后吧。
林智凯有心想要反对一下的。
但大家都加入了,也只能随大流了。
毕竟他们这十人都是从京市来的。
他也不好另做选择,跟大家唱反调。
知青们都同意下来,大队干部看他们都热切了许多。
再也没有了以往的嫌弃。
周飞轻咳了一声,上前说道 :
“既然你们都选择了加入研究小组。
以后小组的任何事务,我们大队都不会插手。
也请你们不要插手到我们大队的事务中来。”
这话就差明摆着说,以后大家各管各的一亩三分地,互不打扰的意思。
这话也正中这些知青们下怀。
双方就这么达成了初步共识。
还按李晚乔的提议弄了个合同,详细列出双方的责任与权利。
大队干部和知青纷纷签了字,按了手印。
这合同可是李晚乔专门让010帮着制定的完美合同。
许都别想钻空子或占便宜。
一来就把每天需要下地干活的问题解决了。
知青们开心之余,又开始考虑吃住问题。
还是先前那个比穿布拉吉的女生问,
“书记,我方才听赶牛车的大爷说,知青们住的方似乎不太好?
你看能不能把我们的住宿条件也改善下?”
说完,又补充了一句:
“当然也不会让你们白干,我们可以向大队支付钱票!”
周飞本想张口拒绝了,但听到可以支付钱票。
到嘴边的话又被他生生的咽了下去。
他望向站在一边的李晚乔,和蔼的问。
“乔乔,你一向聪明有主意,说说你的看法。”
李晚乔无语的指了指自己,她能有什么看法?
随即脑子一转,她还真有!
“书记,咱们到一边说?”
周书记冲她招招手:“走,咱们进屋里说。”
进了屋,李晚乔就开口见三:
“我记得知青后院是一片不能种地的荒滩。
咱们可以建几排单间,租给知青们住。
每间房也不需要建多大,十多平米就足够一个人使用了。”
反正知青下乡还要持续很长时间。
有人回去,就有人来。
近十年哪个大队都不会少了知青下乡。
周书记在脑海里仔细合计了一番。
觉得此事可行性很高。
又不需要给他们建多好的房子。
土坯瓦房就足够了,除了瓦片,钉子等需要花钱。
其他的材料,比如泥土,石料,木材,人工等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这么算下来一间15平米的房子大概需要不到30块钱。
其实也可以建茅草房,造价更低。
但好歹是城里来的知青,也不能太过寒酸了不是吗?
房租一个月可以收个3—5块钱,估计他们也是愿意的。
能要求另住的知青也不缺这仨瓜俩枣。
合计好了,周飞对李晚乔说:
“我仔细想了想,你这个主意很好!
那片地方还挺大,咱们可以先建个两排20间房子。
以后如果不够了,可以再增加。”
李晚乔点了点说:“嗯,可以的!
你跟他们讲讲这个事,看看他们怎么说。”
一部分知青单住的话,就能减少知青们之间,因住宿引起的不必要摩擦。
他们大队也能少许多事端。
于是,周飞将建单间的事讲给了知青们听。
虽说有些嫌弃房间太小,且租金有些贵。
但只要一想到要跟好多个人一起住。
又觉得这点租金完全值得了。
所以,这房子都还没开始建呢。
其中的十间房就订出去了。
还很自觉的都率先交了一年的房租。
主要是统共就20间房,要是万一到时候让老知青抢走了怎么了?
毕竟他们是新来的,哪能跟人家老知青比资历?
这么算下来,建房的钱知青们就出了大半了。
大队只需再添加一些就可以了。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房子明个儿就开建,这段时间新知青先跟老知青一起住。
待房子建好,他们就可以搬过去了。
该说的事情都说好了,周飞就让妇女主任带着新知青们回知青院。
大队懂变通不古板的做法,让新来的知青们很是满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