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步入冬天,因为事情多,二人一再推迟行程,最后肚子眼看着又要大不少,终是拖不下去。
二人选林玉馨出国解决国外琐事的日子,打电话给她说了一声,就乘机飞往龙城了。
西北天冷得早,龙城早已是天寒地冻,也就他们公司的人能被他俩忽悠,这个时候,说是去掌舵,投资的葡萄酒庄园。
打前站的小梁在机舱接的人,人坐到车上。
她缩成一团哆嗦:“嫂子,这地方特别冷,不知道你顶得住顶不住,反正我是冻得跟狗一样了。”
林朝夕伸出手,越过靠背,在她身上捻两下说:“谁穿成你这样谁不觉得冷呢?”
出机场的路上,小梁开始向陈琛介绍情况说:“我们这边注册的是两家公司,一家向葡萄酒厂家供应葡萄酒生产资料,一家做葡萄酒,我们的龙仁葡萄酒到岸后直接在东海省灌装,那边产能配额大,酒分四个瓶型,并且多推出了两款甜红,波尔多瓶的批发商那里给到20,我们自己的利润一瓶看到10元,但实际上,应该到不了10元,在9.5-10元之间……”
林朝夕在新市几百块的葡萄酒都不想喝,脱口问她:“这么便宜的酒能喝吗?”
小梁说:“做过检测检验,相关报告都在,符合国家标准,否则人家葡萄酒厂也不会给我们灌装贴牌。”
她又说:“当地批发商开始卖的还不错,我们的酒进价低,有进口标识,市场上没卖过,价格不透明,只跟批发商合作,他们拿上之后当洋酒卖,但很快就不行了,没几天价格就守不住,几家批发商开始打价格,省城那边最严重,就好了1个月。葡萄酒市场我们也不太懂,我们也在摸索,人说就这样,一开始是铺货、上货起的量。”
陈琛说:“价格还不够低,降到12元,接下来的灌装尽可能找当地僵尸葡萄酒厂,产能大,选当地最畅销的葡萄酒做对照,颜色、瓶型、包装对档,名字对照,价格放到他们的一半,既不侵权又能相互混淆。量大的企业放他们做独家,建立渠道名录,卖多少生产多少就行了,生产资料公司可以向厂家们卖基酒了,同时跟当地产业部门联系,建立储酒基地,储酒能力要一点一点建,以与国际接轨的价格收购基酒。”
一路上都在谈论葡萄酒的话题。
进口大宗葡萄酒到当地,成本上比当地生产高一块左右。
如果当地成本降低一块,基本上就没差别了。
也就是说,如果当地普通赤霞珠葡萄能降到2元以下,控制好成本,基本上可以与国外大宗贸易的葡萄酒接轨了。
陈琛的用意,就是用进口大宗葡萄酒冲击当地,残酷地将当地自娱自乐的葡萄酒杀到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再向他们提供进口原酒,等原酒价格下降,造成葡萄价格下降,当地就同样具备条件生产原酒,他这边做原酒中介交易、储存,并提供生产材料……
一些酒庄、酒厂不控制成本,走庄园路线,变着花样追加附加值,葡萄酒的质量竞争力,国际竞争力,价格竞争力不值一提,偏偏热衷于向大众讲故事,你攻不破大家的认知,不能让大家明白这个故事背后的虚无,那么当地市场该烂还是烂。
陈琛杀回来,打到他们老家去,要的不是自己怎么挣钱,第一个用意就是卖进口原酒。
你不买原酒,你低端就是不如我,成本错一两块,如果你酒庄出货量低,人工及其它成本高,成本还不止一两块,那你还装模作样收葡萄酿酒干什么呢?
买我原酒,用你的生产资质灌装不就行了吗?
这样的厂家多了,就会倒逼大的酒厂酒庄优化成本,一旦优化成本,就要靠量,有了量,就会有盈余,就会有大宗原酒交易的需求。
能不能实现不知道。
风险在什么地方?就是摧残不了当地葡萄酒产业的自骄自傲。
这个陈琛也没有太多担心。
因为进口原酒在成本上有价格优势,酒类生产材料,自己又只是经销性质,如果目的达不到,一两年后,手里的原酒消耗完,不进货了,靠手里生产资料厂家,小打小闹做供货就行了,或许小亏,或许不挣钱,但没有追加生产建设投入,也亏不到哪去。
天冷,没敢让妈妈出来接人,二人只说回来回来,没有给她讲具体时间,小梁把人拉到,帮着二人拿着行李,就一起去了陈琛家。
到家陈琛才知道,小梁竟然住在他家里。
董心音喜欢她喜欢得不行,天天给她做饭,她也嘴甜,动不动给董心音买东西。
陈琛心沉了下去,他担心进口原酒造成当地葡萄行业动荡,自己在当地挂上号了,不愿意了,问小梁:“你住我家里干什么呀,对外咱们不认识,你出去租个房子住……”
小梁歪着头说:“不去。我想陪着阿姨。”
董心音也不愿意:“你有几个钱呀,开了公司,招了人,动不动还出差,外头再租房不要钱吗?而且小梁一个未婚姑娘,大城市女孩,吃不好睡不好的,怎么就不能住家里了,别说你不在,你在现在也够住呀,你两口子一间,我老太太一间,小梁一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