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某市3个城市社区及2个乡镇社区的45-75岁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横断面调查法探究该群体高血脂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及中医体质类型,结合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测获取生理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共调查1286名中老年人,高血脂症患病率为42.3%,其中城市社区患病率48.6%,乡镇社区32.1%;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0岁、超重/肥胖(BMI≥24)、腹部脂肪堆积(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每周运动<150分钟)、长期熬夜(每日睡眠<6小时)、中医痰湿体质是高血脂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提示,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脂症患病率较高,需结合中西医理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疾病风险。
关键词
社区中老年人;高血脂症;患病率;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中医体质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及居民生活方式转变,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高血脂症作为代谢综合征的核心组分,其特征为血液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45岁以上人群高血脂症患病率已超35%,但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不足30%,社区作为中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基层单元,其人群血脂异常状况尚未得到充分关注。
从医学理论维度看,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情绪应激、睡眠障碍等心理因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影响脂质代谢;中医理论则将高血脂症归为“痰浊”“血瘀”“膏粱厚味”范畴,认为体质偏颇(如痰湿体质)、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关键病机。然而,目前多数研究仅聚焦西医视角下的生理危险因素,缺乏中西医理论结合的多维度分析,且针对社区人群的大样本横断面调查数据较为匮乏。
基于此,本研究以社区中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横断面调查明确其高血脂症患病率,结合现代心理学、中医体质理论及西医流行病学方法,系统分析疾病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社区层面的中西医结合健康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于2023年3月-9月选取某市3个城市社区(和平社区、朝阳社区、东风社区)及2个乡镇社区(青山镇社区、绿水镇社区)作为调查现场。纳入标准:(1)年龄45-75岁;(2)在该社区居住≥1年;(3)意识清晰,能配合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4)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急性感染、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能影响脂质代谢的疾病;(2)近3个月内服用降脂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药物;(3)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4)拒绝参与调查者。
最终共纳入1286名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82人(45.2%),女性704人(54.8%);城市社区723人(56.2%),乡镇社区563人(43.8%);年龄45-59岁621人(48.3%),60-75岁665人(51.7%)。
(二)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填写《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
(1)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职业(退休、农民、在职、无业)、家庭月收入(<3000元、3000-5000元、>5000元);
(2)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每日油脂摄入量、甜食摄入频率、蔬菜水果摄入量)、运动情况(每周运动次数、每次运动时长、运动类型)、睡眠状况(每日睡眠时间、是否经常熬夜、是否存在入睡困难)、吸烟饮酒史(是否吸烟、吸烟年限、每日吸烟量;是否饮酒、饮酒频率、每次饮酒量);
(3)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情绪状态,SAS≥50分判定为焦虑,SDS≥53分判定为抑郁;
(4)中医体质判定: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通过29项体质辨识问卷判定体质类型,包括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其中痰湿质判定标准为:痰湿质条目得分≥40分,且其他体质条目得分均<30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