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餐桌上的美食越来越丰富,出行有各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工作环境也越发舒适。然而,这些看似美好的变化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严峻的健康问题——高血脂。
李大叔是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平时生活规律,偶尔和老友们聚聚餐,喝点小酒。有一天,他突然感到头晕目眩,身体乏力,家人赶紧将他送到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告诉他,他的血脂严重超标,已经引发了轻微的脑梗。李大叔怎么也没想到,看似健康的自己,竟然被高血脂这个“隐形杀手”盯上了。
像李大叔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血脂异常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高血脂的受害者。高血脂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悄无声息地威胁着我们的心脑血管健康。那么,如何有效降低血脂,守护我们的健康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深入探讨的核心内容。
一、认识血脂与高血脂危害
血脂,简单来说,是指血液中所含的脂质成分,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等。这些脂质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参与细胞的构成、激素的合成以及能量的储存和供应,如同身体这部精密机器运转不可或缺的零件 ,助力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秩序。
然而,一旦血脂水平超出正常范围,就如同机器零件出现故障,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高血脂,也被称为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水平升高,或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水平降低。正常的血脂标准范围是:总胆固醇(TC)低于5.2mmol/L,甘油三酯(TG)在0.56 - 1.7mmol/L之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3.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不低于1.0mmol/L,女性不低于1.3mmol/L 。
一旦血脂异常,就如同在血管中埋下了隐患。大量研究表明,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它会导致血管壁上形成斑块,使血管变得狭窄、堵塞,进而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这些疾病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听到身边的某位长辈突然因为心梗或脑梗住院。据统计,在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高达数百万,而高血脂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推动角色。它就像一个隐匿的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健康。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障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二、西医降脂药物的选择与应用
(一)他汀类药物:经典降脂首选
在众多的降脂药物中,他汀类药物无疑是医生们的首选,堪称降脂界的“元老”,拥有超过30年的应用历史 。它的降脂原理十分精妙,主要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同时还能加速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分解代谢,如同精准的“降脂卫士”,守护血管健康。
从临床数据来看,他汀类药物的降脂效果显着。它可以显着降低血液里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Apo - B载脂蛋白的水平,同时还能降低血清里7% - 30%的甘油三酯水平,并且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5% - 15% 。不仅如此,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还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大量的临床研究和长期的实践经验都证明,他汀类药物每降低1mmol/L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约可以下降22%的各种心梗、中风引起的死亡。这一卓越的效果,使得他汀类药物在降脂治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且,经过30多年的广泛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也已经被我们充分了解。它的副作用主要集中在肌肉和肝脏方面,部分患者在服用他汀后可能会出现肌肉疼痛、乏力以及肝功能异常等情况。但是,这些副作用大多是可以监测和控制的。在用药过程中,医生会定期监测患者的转氨酶和肌酸激酶等指标,一旦发现指标异常,就会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总体来说,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是比较高的,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就能在有效降低血脂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二)其他降脂药物及联合用药
除了他汀类药物,临床上还有其他一些降脂药物,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共同构成了降脂治疗的“药物方阵” 。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它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就像在胆固醇进入血液的“通道”上设置关卡。依折麦布通常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这样可以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强降脂效果。临床研究表明,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不仅可以使血脂得到更好的控制,还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而且,这种联合用药的方式并不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安全性较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