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背景与目标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高血脂及其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达40.4%,而基于“风险评估-目标设定-治疗干预”的科学治疗体系尚未完全普及。为推动高血脂治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亟需建设专业化实验室,实现“从风险机制解析到个性化治疗方案研发”的全链条创新。
本实验室建设目标包括:
1. 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高血脂风险评估平台,验证并优化China-PAR等风险模型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
2. 建立血脂代谢机制研究平台,探索中医“痰湿体质”“瘀血体质”与血脂异常的分子关联;
3. 研发个性化降脂干预方案,整合西医药物治疗与中医生活方式干预的协同机制;
4. 为高校科研、临床教学及社会健康科普提供实验支撑,年培养专业人才50人以上,输出研究成果10项以上。
二、实验室功能分区与设备配置
实验室总面积规划500㎡,按“研究-教学-转化”三大功能划分6个核心区域,各区域设备配置兼顾先进性与实用性,优先选择通过ISO认证的仪器。
(一)风险评估与数据建模区(80㎡)
功能:开展心脑血管风险模型验证、流行病学数据分析及个性化风险预测研究。
核心设备:
- 高性能计算工作站(2台):配置Intel Xeon Platinum处理器、512GB内存,用于China-PAR模型迭代运算及大数据分析,预算40万元/台;
- 生物信息分析服务器(1套):支持10万级样本数据存储与挖掘,含Linux操作系统及SPSS、R语言等分析软件,预算80万元;
- 人体成分分析仪(1台):检测体脂率、腰围等指标,与风险评估模型联动,预算15万元;
- 全自动血压监测仪(5台):连续记录血压波动数据,为模型输入动态参数,预算2万元/台。
小计:185万元
(二)血脂代谢分析区(100㎡)
功能:检测血脂成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及代谢通路关键分子,解析高血脂病理机制。
核心设备: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检测血脂四项及肝肾功能指标, throughput 800测试/小时,预算120万元;
-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1台):分离并定量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预算60万元;
-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2台):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如LDLR、PCSK9),预算30万元/台;
- 酶标仪(1台):用于炎症因子(如CRP)检测,辅助评估血管损伤风险,预算15万元。
小计:255万元
(三)中医体质辨识区(60㎡)
功能:研究中医体质与高血脂的关联,开发“体质-血脂”辨证干预方案。
核心设备:
- 中医四诊仪(1套):整合舌诊、脉诊、面诊功能,量化痰湿、瘀血等体质指标,预算50万元;
- 经络检测仪(2台):评估气血运行状态,辅助判断生活方式干预效果,预算8万元/台;
- 膳食营养分析系统(1套):含食物成分数据库,可定制中医食疗方案,预算15万元。
小计:81万元
(四)干预效果评估区(120㎡)
功能:验证降脂药物、运动、饮食等干预措施的效果,监测心脑血管功能变化。
核心设备:
- 颈动脉超声仪(1台):检测动脉斑块大小及稳定性,预算80万元;
- 动态心电图机(5台):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评估降脂治疗对心脏的影响,预算5万元/台;
- 心肺运动测试仪(1台):分析运动时心肺功能与血脂代谢的联动关系,预算60万元;
- 代谢舱(1间):封闭式环境监测能量消耗、呼吸商等,评估饮食干预效果,预算300万元。
小计:465万元
(五)药物研发与制剂区(80㎡)
功能:研发新型降脂药物及中药复方制剂,测试药效与安全性。
核心设备:
-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1台):分析药物成分及代谢产物,预算200万元;
- 细胞培养箱(3台):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用于药物体外药效测试,预算5万元/台;
- 冷冻干燥机(1台):制备中药提取物冻干粉,预算25万元;
- 片剂压片机(1台):小批量制备中药复方制剂,用于动物实验,预算10万元。
小计:250万元
(六)教学与科普展示区(60㎡)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