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刚透,岩缝间的灰烬泛出浅白。林悦把最后一圈绷带塞进工具包,拉紧搭扣。她抬头看了眼陈稳,他正靠着洞口石棱调整肩上的布条,动作缓慢但没停。
“能走?”她问。
“死不了。”他回了一句,站直身子,“按计划分组,东南山谷我带路,西北高地交给赵刚。”
李娜从阴影里挪出来,手里攥着半截绷带,“我和王强守后方,药剩不多了,别拖太久。”
陈稳点头,目光扫过角落里的张宇。那人已经起身,袖子卷到肘部,正用指甲刮手背上的泥灰,像是在数裂纹。赵刚站在他旁边,手里握着一根铁棍,指节松了又紧。
“信号器每半小时响一次。”陈稳说,“听到就回应,不回应就撤。”
两组人同时动身。陈稳和林悦顺着坡道往下,脚底碎石滚落,发出细碎的碰撞声。风从谷口斜吹进来,带着一股金属锈蚀后的干涩气味。
林悦走在前半步,手指时不时划过岩壁表面。她的指尖很快沾了层薄灰,但在某一处突然顿住。
“这里有东西。”
陈稳靠过去。那片岩面被风沙磨得发毛,可仔细看能发现一道极浅的刻痕,像是被人刻意掩埋过。林悦从包里取出小钳子,轻轻撬开边缘碎石,露出底下一段规则的弧线。
“和塔门上的符号一样。”她说。
陈稳蹲下,用手掌比对痕迹走向。弧线末端延伸进一块倾斜的石板下方,而那石板明显不是自然塌落的形态——底部平整,边角有打磨痕迹。
“不是装饰。”他说,“是结构的一部分。”
两人合力推开石板,底下压着一根断裂的石柱。再清开几块碎岩,一面完整的岩面显露出来,上面布满排列整齐的符号群,大小一致,间距均匀,像某种序列记录。
林悦掏出随身携带的金属片,贴在岩面上,用铅笔拓印。她的手很稳,一笔一划压得清晰。拓完第一块,她又换了个角度,把相邻区域也复制下来。
“这些符号的位置变了。”她低声说,“建筑里的投影是横向流动,这里是纵向排列,方向相反。”
“能量流向反了?”陈稳问。
“可能是抑制。”她盯着拓片,“就像水管加了个逆流阀。如果虚影靠特定路径维持存在,这种结构可能是在干扰它。”
陈稳沉默片刻,转身朝高处喊了一声。赵刚听见动静,带着张宇快步赶来。
“帮忙看看这后面还有没有类似的。”陈稳指着岩壁后方的狭窄通道。
三人开始清理障碍。赵刚搬开一块半人高的碎石,脚下突然一沉,地面发出轻微的咔哒声。
“别动!”陈稳喝止。
赵刚僵住,左脚悬在半空。陈稳趴下去看,发现他刚才踩中的石板边缘有一道细缝,内部隐约可见齿轮咬合的痕迹。
“压力板。”林悦退后半步,“三步一触发,避开中间就行。”
陈稳用石头试探着前方地面,标记出安全落脚点。四人采用单数交替前进的方式缓缓通过。轮到张宇时,他在第三步前停了一下,脚尖悬空犹豫了一瞬。
“走!”赵刚低吼。
张宇抬腿落下,下一秒两侧岩缝猛地弹出数根锈铁刺,擦着他肩膀掠过,钉入对面石壁。他整个人晃了晃,靠在岩上喘气。
没人说话。赵刚看了他一眼,没骂也没扶,只把铁棍递过去当支撑。
穿过机关区后,地势逐渐抬升。前方出现一个小型平台,中央立着一块残破的石碑,表面布满风化痕迹,但底部仍能看出与之前相同的符号组合。
林悦上前查看,忽然伸手摸向碑底一道隐蔽凹槽。“这里有接口。”她说,“不是独立存在的,应该连着别的装置。”
“能复原吗?”陈稳问。
“材料不够。”她摇头,“但我可以记下结构顺序。这些符号之间有间隔规律,像是在传递某种节奏信息。”
“节奏?”
“就像车床进给速度。”她比划着,“太快会崩刀,太慢效率低。它们之间的距离,可能对应能量通过时的稳定频率。”
陈稳盯着石碑底部的凹槽,忽然想起滑道坠落时脑中闪过的路径提示——承重梁断裂轨迹、翻滚卸力角度,全是瞬间判断的空间关系。而现在这些符号,似乎也在描述一种可预测的动态过程。
“如果我们能找到完整的序列。”他说,“是不是就能预判它的行动模式?”
“前提是知道起点。”林悦收起拓片,“目前只有片段,拼不出全图。”
太阳渐高,影子缩成一团。陈稳看了眼手腕上缠着的信号环,时间差不多了。
“先回去。”他说,“把这些整理出来,再决定要不要深入。”
队伍原路返回。途中林悦一直把拓片护在胸前,生怕蹭坏边缘线条。赵刚走在最后,手里还攥着那根铁棍,时不时回头扫一眼来路。
回到洞口时,李娜正坐在入口处晾晒绷带。王强靠在内侧岩壁,手里捏着一块小石子,见他们回来,抬了抬下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