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枫专注于构建可持续发展话语权时,一场悄无声息的资本围猎已然展开。一家注册在开曼群岛的“东岸资本”,开始在二级市场持续低调吸筹“新生科技”的流通股。其操作手法老练隐蔽,直到持股比例接近举牌线,才被张浩手下的金融风控团队警觉。
“东岸资本背景成谜,资金链条极其复杂,最终受益人隐藏在多层嵌套的离岸公司背后。”张浩汇报时眉头紧锁,“但有几个可疑的资金节点,指向了与我们有过节的几个老对手。”
林枫立刻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财务投资。对方意图通过资本运作,逐步渗透甚至夺取“新生科技”的控制权。“他们知道在技术、市场、标准上难以正面击败我们,开始打公司主体的主意了。”
未等林枫做出有效反制,“东岸资本”突然公开表态,宣称其增持是出于对“新生科技”长期价值的坚定看好,并抛出橄榄枝,希望派驻一名董事,参与公司治理,实现“共赢”。
几乎同时,几位长期与林枫在发展战略上存在分歧的独立董事,也开始在内部会议上质疑公司“过于激进的研发投入”和“对短期利润的忽视”,言辞与“东岸资本”的公开声明遥相呼应。
内外联动,舆论上开始营造“引入积极股东改善公司治理”的氛围。林枫陷入了是被动防御,还是引入潜在“野蛮人”的两难境地。
林枫迅速召集核心管理层与可信赖的股东,紧急磋商对策。有股东建议启动“毒丸计划”(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但也有股东担忧会损害公司形象和股价。
“毒丸是最后的手段,而且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林枫否定了简单粗暴的方案,“我们要找一个既能阻止恶意收购,又不影响公司正常发展的办法。”
他授意张浩,动用一切合法渠道,深挖“东岸资本”及其关联方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记录和商业行为,寻找其违规或可能引发监管关注的污点。同时,他秘密接触了几家实力雄厚、理念相近的国有投资平台和长期价值投资基金,寻求战略支持。
调查取得了关键突破。金融风控团队通过复杂的资金流向分析,结合外部情报,发现“东岸资本”用于收购“新生科技”股份的部分资金,来源涉嫌违反某西方国家的资本管制法规。更重要的是,有证据显示其最终目的是在控股后,分拆出售“新生科技”的核心研发部门和知识产权。
林枫当机立断,并未公开这些证据,而是通过特殊渠道,将其匿名提供给了相关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
就在“东岸资本”志在必得,准备进一步增持之际,其资金来源问题东窗事发。相关国家监管机构迅速冻结了其部分资产,并展开调查。“东岸资本”瞬间陷入流动性危机,不仅无法继续收购,其持有的“新生科技”股份也因质押融资问题面临被强制平仓的风险。
资本市场一片哗然。之前为“东岸资本”摇旗呐喊的声音戛然而止。
林枫抓住时机,联合之前接洽的国有资本和长期友好基金,以公允价格接手了部分被平仓的股份,并与其他主要股东签署了一致行动人协议,极大巩固了控股权。同时,他顺势推动了董事会改组,清除了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经此一役,“新生科技”的股权结构更加稳定,抵御资本恶意收购的能力显着增强。
“我们又一次在悬崖边稳住了。”事后复盘,张浩心有余悸。
林枫却无丝毫轻松:“资本市场的攻防,比产品竞争更凶险。这次是资金来源问题,下次呢?我们必须建立更强大的金融风险预警和反收购防御体系,并且,要让公司的长期价值更清晰,使恶意收购无利可图。”
他意识到,公司治理和资本结构的优化,与技术创新同样重要。
资本风波平息,“新生科技”的股价在经历波动后重回上升通道,市场信心更加稳固。
林枫站在巨大的电子屏幕前,上面显示着公司最新的全球业务布局和研发管线图。他的目光越过眼前的图表,仿佛看到了更远的未来。
“通知战略投资部,”他平静地吩咐,“开始系统性评估产业链上下游,具有核心技术和协同效应的潜在投资标的。有时候,最好的防御,是主动构建更强大、更开放的产业生态联盟。”
逆袭的征途,从产品到标准,从话语权到资本结构,不断拓展着边界。林枫深知,唯有始终保持警惕,不断进化,才能在这波澜云诡的商海中,驾驭着“新生科技”这艘航船,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下一个挑战,或许就隐藏在产业链的某个薄弱环节,但他已准备好主动出击。
喜欢逼我重生是吧!之逆袭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逼我重生是吧!之逆袭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