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胤愣了愣,随即笑了。他拿起乌鞘刀,抽出半寸,刀身映着烛火,亮得能照见人:“你还记得十五岁那年,爹带你去灵河撒网吗?那天起雾,你掉水里,是河边洗衣的王婶跳下去把你捞上来的。王婶是凡人,不会仙法,却敢往冰水里跳。”
陈肆点头,眼睛有点热。王婶后来得了风寒,爹用刚打上来的鱼换了药,天天给她送鱼汤,直到她好利索。
“仙域的云茶再香,也不如王婶煮的鱼汤暖。”李道胤把刀插回鞘,“咱们踏仙途,是为了护着王婶那样的人,不是为了在昆仑虚喝云茶。留在洛城,没错。”
陈肆吸了吸鼻子,拿起亮银长枪,往帐外走:“我去西墙看看!刚修补的缺口怕被风吹塌了,用枪杆再夯夯。”
李道胤跟着起身,抓起灯笼:“我跟你一起去。顺便看看粮仓的方向,要是有魔气渗出来,灯笼光会发暗。”
两人走出军帐,西墙的风裹着土腥味扑过来,吹得人睁不开眼。刚修补的缺口用糯米浆混着碎石堵着,几个士兵正蹲在墙根砌砖,见他们过来,纷纷起身行礼。
“陈姑娘,李仙长!”一个年轻士兵递过块湿布,“刚和的泥还热乎,要不要试试?”
陈肆接过硬布,往砖缝里抹泥,动作竟比士兵还熟练——小时候帮爹补渔船,她常干这活。“你们歇会儿,我来。”她笑着说,枪杆往旁边一靠,抹泥的手快得很。
李道胤提着灯笼往粮仓方向望。灯笼光落在远处的屋顶上,是暖黄的,没发暗,他松了口气。转身时,见陈肆正和士兵说怎么砌砖才结实,“要像补船缝似的,泥得塞实,不然水一泡就裂”,士兵们听得认真,连风刮脸都忘了。
他忽然想起东华神尊说过的“凡人愚昧,只知眼前温饱”。可眼前这些凡人,知道泥要塞实,知道墙要砌牢,知道守着洛城就有活路——这不是愚昧,是活得踏实。
“哥!你看那是什么!”陈肆突然喊道,指着北境山口的方向。
李道胤抬头望去。山口那边隐约有绿光闪烁,像鬼火,忽明忽暗。他瞳孔骤缩:“是冻土妖的磷火!司马长风真敢带残部过来!”
陈肆抓起亮银长枪,枪尖的薄布被风掀掉,露出寒光:“正好!让他们尝尝北枪的厉害!”
“别冲动。”李道胤拉住她,灯笼光晃得山口的绿光更清,“磷火散得很,不像有大队人马。怕是司马长风想引我们去北境,好让别的魔物偷西墙。”
他转身对士兵喊:“去通知韩校尉!让他别管北境的磷火,盯紧粮仓和西墙!另外,拿些硫磺粉来,撒在墙根——冻土妖怕硫磺。”
士兵们应声而去,脚步快得很。陈肆握着枪杆,指节泛白:“这司马长风真不是东西!打不过就搞偷袭!”
“他手里有三魔皇给的冻土珠,胆子才大。”李道胤望着山口的绿光,“冻土珠能召磷火,也能藏魔气。他不敢真来攻,就是想搅得我们不得安宁,好给云华仙子送信——说洛城现在乱。”
陈肆皱眉:“云华仙子还在等消息?她真要和三魔皇做交易?”
“肯定是。”李道胤压低声音,“我在仙域时,听云华仙子的侍女说过,她在找‘血誓引’。血誓引是用凡人血和天道赐福炼的,能暂时压住三魔皇的魔气——她怕是想借血誓引换三魔皇的力量,好夺东华神尊的位。”
陈肆心里一沉。顾子月的血誓就是天道赐福,云华仙子要找的,难道是……
“女帝陛下的血誓不会有事吧?”她急道,“那是用她灵脉换的!”
“暂时没事。”李道胤摇头,“血誓引得用新鲜的赐福,女帝陛下的赐福已经分出去了,散在洛城百姓身上,云华仙子拿不走。但她要是找不到,说不定会来抢镇魔玉——许先生给女帝的那块,是雪山客留的,也能压魔气。”
帐内的烛火突然灭了,怕是风刮的。陈肆望着空荡荡的军帐方向,突然觉得这夜格外长。
“明早许先生和女帝陛下走后,咱们得把镇魔玉藏好。”她轻声道,“不能让云华仙子的人偷了。”
“嗯。”李道胤点头,灯笼光落在她脸上,映出枪尾的“渔”字,“等他们查完灵河堤坝,咱们就去断云崖探探。先摸清气脉断层的虚实,许先生要去昆仑虚,总得有人先铺路。”
远处传来鸡叫,是头遍鸡叫,天快亮了。北境山口的磷火渐渐散了,大概是司马长风见没动静,撤了。西墙的士兵们还在砌砖,硫磺粉撒在墙根,泛着白,像落了层薄雪。
陈肆蹲下身,摸了摸刚砌好的砖,温温的,是泥的热气。她想起小时候爹补好渔船,总会摸一摸船底,说“结实了,能抗住大风”。
“哥,你说许先生能成吗?”她突然问,声音很轻。
李道胤望着东方,天泛起鱼肚白,快出太阳了。“能。”他肯定道,“他眼里有烟火气,跟雪山客一样。雪山客能守着听雪崖,他就能平仙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