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琬神色平静,不紧不慢地说道:“樊哙,一生追随刘邦,在鸿门宴上,你手持盾牌,直闯营帐,以非凡的勇气震慑项羽,救下刘邦,可谓是大功一件。汉朝建立后,你因战功赫赫,被封为舞阳侯。不过,刘邦晚年病重之时,有人进谗言,说你与吕后勾结,欲对戚夫人和赵王如意不利。刘邦信以为真,派陈平、周勃去取你的性命。好在陈平畏惧你是吕后妹夫,又忌惮吕后权势,只是将你囚禁起来,准备押回长安。就在返回途中,刘邦驾崩,吕后掌权,你因此逃过一劫。但最终,你还是在惠帝六年病逝,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樊哙听完,先是一怔,脸上的愤怒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不可思议,他呆立原地,喃喃自语:“这…… 这怎么可能……” 刘季和曹参也是一脸震惊,他们没想到曹琬竟能将樊哙的未来也说得如此详细,心中对曹琬的来历愈发好奇,同时也隐隐觉得,这个来自未来的人,或许会给当下的局势带来巨大的变数 。
刘季脸上的震惊之色还未完全褪去,突然嘴角一勾,露出一抹饶有兴致的笑:“你方才叫我刘邦?”
曹琬亦是笑着回应,神色间满是轻松与自信:“对啊,刘邦,字季,汉太祖高皇帝(公元前 256 年冬月二十四 — 前 195 年四月二十五),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龙国历史上十大千古一帝之一,大约排在第四吧。”
刘季听闻,眼中闪过一丝诧异,紧接着追问:“啥?我才排第四?前三个是谁?”
曹琬挑了挑眉,神色认真,缓缓说道:“龙国历史十大千古一帝,第一名是铁血大明的布衣天子朱元璋。他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终明二百载,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以非凡的气魄和坚韧的意志,从微末崛起,建立起庞大的大明王朝,其治国理念和民族气节为后世敬仰。
第二名是大汉天子武帝刘彻 。他南平两越、北伐匈奴、经营西域、通西南夷、东定朝鲜,建立了空前辽阔的疆域,是汉帝国的极盛时期,奠定了龙国的疆域版图。他的雄才大略,让大汉威名远扬,对后世的民族自信和国家版图影响深远。
第三名是光武帝刘秀。他轻徭薄税,兴修水利,罢免贪官污吏,加强中央集权,精兵简政。在乱世中崛起,复兴汉室,开创光武中兴,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重塑了大汉的辉煌。
而你,善用人才,定鼎关中,主儒副法,强化皇权,开言路纳良谏,兴汉四百年,所以排在第四 。
第五名是李世民,因隋末战争而人口锐减,公元 628 年(贞观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开创贞观之治,为大唐盛世奠定坚实基础。
至于其他的,我便不说了罢。”
刘季听完,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自己能位列千古一帝的惊喜,又有对其他帝王丰功伟绩的惊叹。樊哙挠了挠头,一脸懵懂,显然还没完全消化这些信息。曹参则是若有所思,目光在曹琬和刘季之间来回游走,似乎在盘算着这个知晓未来的人会给当下带来怎样的变化。
刘季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他微微眯起眼睛,脸上带着一丝不服气,追问道:“你说,我和那个朱元璋谁厉害?”
曹琬嘴角上扬,露出一丝狡黠的笑,调侃道:“您好歹是泗水亭长,大小是个官。那朱元璋起兵时,还是一个乞丐。你说谁厉害?!”
刘季听到这话,先是一愣,随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屋内回荡,似乎对这个答案颇为满意。可他的好奇心并未就此满足,很快又抛出一个问题:“那怎的没有嬴政?难道你那后世也认为嬴政是暴君?”
曹琬神色瞬间变得庄重起来,眼神中满是敬畏,朗声道:“始皇帝是万古一帝,没有之一。后世君王,无出其右者。他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华夏大一统的基础,其功绩和影响贯穿了整个龙国历史,后世帝王,无论有多大成就,在始皇帝面前,都难以望其项背。”
刘季听着曹琬的话,脸上的神情从疑惑逐渐转为凝重,他默默思索着,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嬴政那霸气的身影,心中对这个从未谋面的帝王也多了几分敬佩。樊哙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嘟囔着:“这始皇帝到底有多厉害,说得我心里直痒痒。” 曹参则是默默点头,似乎也在重新审视这个来自未来的曹琬以及他口中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