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空旷的屋子中央,竟然摆着几大摞书籍,一眼望过去,直叫苏云溪心头狂跳。
她快步走上前,看了看这些书的内容。
最上面的几摞全是医书,封皮虽然有些泛黄,却看得出来保存得极为用心。
她随手抽出一本翻开,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方法,还有手绘的穴位图和草药图谱,字迹工整严谨,竟是极为珍贵的孤本手稿。
再翻另一本,里面不仅有中医的辨证理论,还夹杂着西医的解剖图和病理分析,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在那个年代尤为难得。
这些书里的内容,很多是她只在师父口中听过,却从未见过实物的珍品,每一本都让她如获至宝。
她又看向旁边的几摞书,竟然全是高考复习资料,从数理化公式手册到语文范文选,从历史年表到地理图谱,甚至还有几本翻旧了的习题集,上面写满了详细的解题思路。
苏云溪捧着这些书,手指微微颤抖,心里又惊又喜,眼眶瞬间热了。
在这个年代,书籍本就稀缺,珍贵的医书和系统的高考资料更是可遇不可求。
这些书对她而言,已经不是简单的知识载体,而是改变命运的钥匙。
师父说要帮她搞点东西,没想到竟然是这些,他一定是早就料到政策变化,特意为她铺路。
这份沉甸甸的心意,让她心里又暖又酸。
这时,她才注意到床边的桌子上还摆放着几个精致的礼盒。
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些高档的布料、麦乳精和水果罐头,都是这个年代难得一见的稀罕物。
最让她惊讶的是,礼盒旁边还放着一个红色的布包,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整整齐齐地放着一千块钱!
苏云溪吓了一跳,连忙把钱包好放回原处。
一千块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陆家心意她领了,但这笔钱绝不能收。
这些钱太重了,她不能要,等明天走的时候一定要还回去。
有些原则必须守住,这是做人的底线。
第二天一早,苏云溪和周明远收拾好东西准备出发。
陆绎夫妇特意赶来送行,林雅拉着苏云溪的手依依不舍:“丫头,到了清水镇一定要给我们捎信,我们安顿好就过去找你。”
陆老虽然没能亲自来,却让儿子转交了一个亲手写的电话,再三叮嘱她有困难一定要找陆家。
苏云溪笑着答应,趁他们不注意,一早就悄悄把那个装钱的布包放回了他们客厅的桌子上。
她没提钱的事,只是郑重地感谢了他们的照顾,便跟着周明远上了车。
车子驶远后,陆绎和林雅回到房间,一眼就看到了桌子上那个熟悉的布包,两人愣在原地,打开一看,里面的钱分文未动。
“这丫头……”林雅无奈地叹了口气,心里既欣慰又有些过意不去,“我们是真心想感谢她,她却什么都不肯收。”
陆绎把布包收好,眼里带着欣赏:“这正是她难得的地方,周老教出来的徒弟,品行果然没得说。”
这时,躺在床上的陆建国听见动静,撇了撇嘴:“我就说这个小丫头不会要吧?”
他从昨天就看出来了,苏云溪这姑娘看着温和,骨子里却有股韧劲,不是贪小便宜的人。
“爸,您都听见了?”林雅走过去坐下。
“当然听见了。”陆建国拍了拍床边,“别管钱的事了,赶紧给我收拾东西!我要去清水镇,早点去早点治疗,说不定还能赶上丫头给我扎针呢!”
他现在一门心思惦记着康复,恨不得立刻就到清水镇去。
林雅和陆绎对视一眼,都有点无奈,陆绎点头:“好,我们现在就安排,争取明天就出发去清水镇。”
还是上次那辆军用吉普车送苏云溪和周明远回去。
耽搁了好几天,都没有去医馆,苏云溪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医馆本就人手紧张,李大夫年纪又大了,哪禁得住连轴转。
周明远知道她的心思,摆了摆手:“去吧,不用惦记我,我自己回去就行。”
吉普车先将周明远送回清水村后,又掉头往镇上驶去。
把自己的那些书籍让那两个军人帮忙搬回自己租住的小屋,屋子不大,一下堆了这么多书,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苏云溪却觉得心里很满足。
刚到医馆门口,苏云溪就听见里面传来嘈杂的说话声,她心里一紧,推门进去的瞬间彻底傻眼了。
不大的医馆里挤满了人,凳子上、墙角边坐满了老头老太太,连过道都站得满满当当。
“李大夫,您快给我看看,我这腿又疼得走不动路了!”
“李大夫,我家老头子咳嗽得厉害,您给开点好药呗!”
人群中,张阿婆一眼就看到了门口的苏云溪,拨开人群就冲了过来,一把拉住她的胳膊:“云溪丫头!你可算回来了!”
她转身对着屋里的人吆喝:“老伙计们!老姐妹们!这就是我跟你们说的苏大夫!上次我那老寒腿就是她给扎好的,手艺比城里大夫都厉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