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在书房中整齐地站定,嬴政面色冷峻地坐在书桌前,他的目光如鹰隼一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待众人安静下来后,嬴政缓缓开口,将密信的内容一一道来。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在大臣们的心上。
当嬴政的话音落下,书房内瞬间陷入了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面露惊惶之色,有的则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丞相王绾身着一袭华丽的紫袍,头戴峨冠,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形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他站在众人前列,率先向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赵国此举实在是欺人太甚,令人愤慨。然而,若贸然发动战争,犹如一场熊熊烈火,必将给各方带来沉重的灾难,生灵涂炭。依臣之见,或许可以先派遣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赵国,以义正言辞的态度责问其意图,尝试通过外交手段,以和平之方式解决此事,避免无辜百姓遭受战火之苦。”
嬴政的眉头微微皱起,他那双深邃的眼睛凝视着前方,仿佛要透过虚空看到赵国的一举一动。他沉默不语,似乎在思考着王丞相的话,以及赵国的真正意图。
过了一会儿,嬴政缓缓开口,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王丞相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赵国既然已在暗中处心积虑地谋划,恐怕不会轻易罢手。使者贸然前往,怕是会打草惊蛇,让赵国提前有所防备,反而对我们不利。”
就在这时,大将军蒙恬身披厚重的黑色战甲,腰间悬挂着寒光闪闪的佩剑,威风凛凛地向前迈了一步。他单膝跪地,拱手说道:“陛下,依臣之见,我秦国应立即整军备战,厉兵秣马。赵国向来对我秦国领土虎视眈眈,垂涎已久,如今联合他国,气势汹汹而来。我军唯有主动出击,方能抢占先机,挫其锐气。”
蒙恬的话语如同一道惊雷,在朝堂上引起了一阵骚动。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表示赞同蒙恬的看法,有的则认为应该再观察一段时间。
蒙恬站在那里,身姿挺拔如松,他的目光如同火炬一般明亮而锐利,仿佛能够穿透重重迷雾,直达敌人的心脏。他的眼神坚定无比,透露出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仿佛只要他一声令下,那支威震天下的秦军便能如猛虎下山一般,踏平所有的阻碍。
嬴政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目光同样灼灼逼人,紧紧地盯着蒙恬,眼神中既有审视,又有期待。他缓缓开口问道:“蒙将军,若主动出击,你可有十足的胜算?”
蒙恬闻听此言,猛地挺直了身躯,他的身体就像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散发出一种无与伦比的自信。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如同洪钟一般在大殿中回响:“陛下放心,我秦军平日里训练有素,将士们皆怀着满腔热血,愿为秦国抛头颅、洒热血,效死疆场。只要陛下允许臣精心部署,调兵遣将,定能如秋风扫落叶般大破敌军,扬我秦国军威。”
然而,就在这一片嘈杂声中,御史大夫冯劫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身着一袭青色的朝服,那衣料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仿佛承载着他的忧虑与沉思。头上戴着的冠冕,更是增添了他的庄重与威严。
只见冯劫面色凝重,眉头微皱,显然心中充满了担忧。他向前迈了一步,这一步虽然不大,却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众人的目光都被他吸引过来,朝堂上顿时安静了许多。
冯劫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说道:“陛下,微臣认为主动出击虽然可以先发制人,在短时间内占据一定的主动,但其中的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敌军很可能早已设下了重重埋伏,就等着我们自投罗网。而且,目前我们对其他诸侯国的态度和兵力情况几乎一无所知,这样贸然行动,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他的声音不大,却在朝堂上回荡,引起了一片窃窃私语。大臣们开始交头接耳,有的点头表示赞同,有的则摇头表示反对。
冯劫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依微臣之见,此时我们应该采取更为稳妥的策略。加强边境的防御,修筑坚固的壁垒,以逸待劳。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有效地抵御敌军的进攻,又能在防守的过程中逐渐摸清他们的动向,了解他们的虚实。等我们掌握了足够的信息之后,再做进一步的打算,如此方为上策。”
他的话音刚落,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支持冯劫的观点,认为应该谨慎行事;有的则主张主动出击,不能坐以待毙。一时间,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争论得面红耳赤。
嬴政静静地坐在龙椅上,他的脸色如同一潭静水,没有丝毫波澜。然而,他的内心却如同翻江倒海一般,各种利弊在他的脑海中不断闪现。他就像一架精密的天平,仔细地权衡着各方的意见,试图找到一个最为稳妥的方案。
琉璃站在一旁,宛如一座精美的雕塑,她的美丽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令人难以忽视。她那双如秋水般的美眸,流转间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深意。此刻,她的心中正像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般,翻涌着紧张的思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