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栈老板只想着买下对面的店面扩大经营,镇子上每日往来的人流越来越多了,最少的都要住上两日休整一下才选船下海,客栈房间不用很大,但要打理的干净。最好呢还能给住客一种在家里的感觉。自由,随意,甚至可以放肆。
种菜的喜欢挑担子走街窜巷,和出来买菜的大姑娘小媳妇玩笑几句,看她们嗔怪的剜他两眼,把铜子扔到他的簸箩里扭头气呼呼的进了宅子,明天他来的时候却还是开门叫住他,来几样新鲜蔬菜。街坊邻居的几代人了,都知道他嘴上差些,心弟是好的,菜新鲜又便宜,时常的还会送一点。
卖肉的是个暴脾气,一言不合便挥刀子,刀子挥的勤快却从没伤过任何一个人。大家也习惯了他的刀子贴着鼻尖落在面前的案板上。有那好事的还要特意的去惹上一惹,看着他暴跳如雷的样子就觉开心。
司命问过酒肆家的老太爷,为什么离仙山最近的桑梓镇人不去寻仙。
老太爷喝了口茶,慢悠悠的摇着蒲扇,“小公子,你来镇上几年了?不也没去寻仙吗?祖上训,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成仙需要有相匹配的功德机缘,老汉的祖上有记录的习惯,每行一善都要记录下来,不是为着找人家回报,就是想看看自家到今日里行了多少善积了多少德,一百多年啦,翻看家里行的善积的功,离成仙,还远着哪。
老汉从小孩子起就天天看着那些人下海,今年老汉六十六了,可那些下海的人一个也没见回来,可能他们真的成了仙进了天界,那总也有回来看一眼的吧。追仙岛是个什么样的所在,没有人见过,谁也说不出那岛具体在哪个位置,出海走多远往哪个方向走,老汉家里有从事打渔的人,出海月余的很正常,可是积年累月的出海,也没见过那寻仙岛的模样,小公子,人呀,还是踏踏实实的好。”
镇上的人才是真正的一群聪明人,累世的积功累世的修行。谁家的儿子孙子哪天里飞天而去,那才是真正的成了仙,全家人却也只是悄悄的向着海上的方向一拜再拜,没有敲锣也没有打鼓。
至于那些抢着往海里跑的傻子们,镇上的人保持着一贯的态度,不劝戒不阻拦。漂到哪里去也是他们的机缘,说不定真的就有去了仙山拜了神仙的呢。
喜欢我来自东零雨其蒙1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我来自东零雨其蒙1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