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胜诉的消息像长了翅膀,第二天一早就传遍了县城。红星服装厂的门口挤满了记者,省报的周记者举着相机,镜头对准墙上“诚信经营,品质为王”的标语,闪光灯在清晨的阳光下此起彼伏。沈星晚刚走进厂门,就被记者们围了个水泄不通,话筒几乎递到了嘴边。
“沈厂长,胜诉后最想对支持你的人说什么?”
“赵凯伪造证据,会不会面临法律制裁?”
“红星厂接下来有什么发展计划?”
陆战锋下意识地挡在沈星晚身前,军绿色的常服笔挺,像一堵坚实的墙隔开拥挤的人群。“大家别急,星晚刚从法庭回来,让她喘口气。”他的声音沉稳有力,目光扫过记者群,“周记者是老朋友了,有问题可以先问我,保证知无不言。”
周记者挤到前面,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领口别着支钢笔,笑容里带着真诚:“沈厂长,陆经理,这次庭审让我们看到了真相,但读者更关心——赵凯的新星服装厂到底是什么样的企业?他敢如此嚣张,背后是不是还有更多问题?”他递过采访本,“我们想深入调查,给公众一个交代,需要你们的支持。”
沈星晚的心一动。法庭胜诉只是第一步,要彻底揭露赵凯的真面目,还需要更有力的证据。她看着周记者期待的眼神,点了点头:“我们全力支持。赵凯不仅抄袭设计,他的工厂很可能还存在质量和管理问题,只是之前没人敢说。”她转向陆战锋,“你带周记者去趟新星服装厂附近,找找那里的工人聊聊,他们最清楚情况。”
陆战锋立刻带着周记者出发。新星服装厂藏在县城边缘的废弃仓库里,远远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化学气味。仓库门口堆着小山似的布料,用黑色塑料袋装着,袋子上还沾着油污和不明污渍。几个工人正扛着成品往卡车上搬,动作麻木,脸上带着疲惫。
“师傅,歇会儿抽根烟?”陆战锋递过烟盒,军绿色的身影在仓库阴影里显得格外亲和。工人接过烟,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你们是记者?想了解啥?这破厂子,早就该曝光了!”
周记者赶紧打开采访本。工人猛吸一口烟,烟灰落在沾满灰尘的工装裤上:“赵凯用的都是回收布料,从废品站论斤收的,洗都不洗就直接用,好多布料上还有霉斑!上次有个女工摸到布料过敏,胳膊肿得像馒头,赵凯连医药费都不给报!”他指着仓库角落,“你们看,那堆就是回收的旧衣服,剪剪拼拼就做成新裤子,能穿吗?”
周记者的相机快门连响,拍下那些发霉的布料和拼接的衣料。陆战锋捡起一块掉落的碎片,指尖捏着粗糙的纤维,布料散发着酸腐的气味,一捻就掉渣:“这种料子做的衣服,穿了肯定伤皮肤。赵凯就不怕出事?”
“他怕啥?卖出去就不管了!”另一个女工凑过来说,她的手指关节因为长期缝纫而变形,“我们的工资也拖了两个月没发,上次有人去要,被他雇的打手赶出来了。要不是家里等着用钱,谁愿意在这鬼地方干活!”她掀起袖口,露出胳膊上的红疹,“你看,这就是摸了他的布料起的,医生说是化学物质过敏。”
周记者的脸色越来越沉,采访本上记满了工人的证词,还收集了布料样本和工资欠条。离开时,他紧紧握着陆战锋的手:“这些证据太重要了。赵凯不仅是抄袭,简直是在害人!这篇报道我一定好好写,让所有人都看清他的真面目!”
与此同时,沈星晚正在厂里接待前来退货的经销商。县百货公司的张经理把一摞“星晓”牌喇叭裤摔在桌上,脸色铁青:“沈厂长,你看看这质量!洗一次就缩水变形,顾客天天来退货,百货公司的名声都被他毁了!”他指着裤子上的抽丝,“这就是赵凯说的‘优质面料’?简直是糊弄人!”
王师傅拿起裤子,用拐杖挑开线头:“你看这针脚,每厘米才四针,咱们厂的标准是八针!还有这拉链,一拉就掉齿,用的是最便宜的塑料货。”老人气得发抖,“这种破烂也敢卖高价,赵凯的良心真是被狗吃了!”
小花跑进来,手里举着张报纸,辫梢的红绳因为激动而抖动:“星晚姐,周记者的报道登出来了!头版头条,标题是‘抄袭者的真面目:新星服装厂黑幕曝光’!”
所有人都围了上去。报纸上不仅详细描述了赵凯伪造证据的庭审细节,还刊登了仓库的照片、发霉的布料样本、工人的证词和工资欠条,甚至附上了布料检测报告——甲醛含量超标三十倍,重金属严重超标。报道最后写道:“当我们追捧低价时,是否想过,那些看不见的角落,藏着怎样的偷工减料与良心缺失?红星服装厂用三年品质坚守告诉我们:真正的品牌,赢在诚信,而非伎俩。”
报道像一颗炸弹,在县城乃至全省引起轩然大波。消费者拿着“星晓”牌衣服到新星服装厂门口抗议,要求退货赔偿;经销商纷纷终止合作,仓库里的存货堆积如山;县工商局和质检站联合上门检查,当场查封了不合格产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