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族长家归来后,方莲的情绪便有些压抑。此时看到姐弟回来,宋虎的笑脸和宋鱼外露的欣喜仿佛阳光,驱散了她心中的乌云,烦恼才褪去。
宋虎笑着抢答,“奶奶,河里的鱼多得很,开个洞便自己跳出来,轻轻松松能捡到这一篓子。”
“是吗?”方莲问完好似打开了记忆的门,一边脱下宋虎的帽子,一边温和地说道:
“我幼时也听爹说过,尉河以北的冬日年年皆为大寒,冬日里河流湖泊的冰有时足足三尺,他们常在冬日河水结冰后冬捕,冬捕的收获往往为一年中最多的,皆因鱼在水中憋气憋久了,遇到凿开的洞便想要挤着去活命,结果等着他们的是渔网。”
说完方莲笑着接过他们手中的抄网钓竿等放到杂物间里,鱼放地上,宋虎一边询问鱼跳出来的缘由她一边回应,间或还有方莲夸他的声音。
宋鱼则洗了个手,先在火塘边脱鞋放在墙边,再回东前屋将衣裳换一下,转身回来便听到两人已经在讨论今夜吃什么。
方莲:“今夜可以喝鱼汤了,好久没喝了。”
宋虎:“还能烤个鱼,吃完鱼肉还能再烤鱼骨,鱼骨最~香了!”说完他自己咽了咽口水。
“好,”方莲捏了捏宋虎瘦瘦的小脸,左右扯了扯,“鱼儿最爱喝鱼汤,今日便先喝鱼汤,将鱼煎一煎,鱼汤又白又鲜,小虎你喜欢鱼肠,明日咱们吃炒鱼肠,放些荤油,一定香得你舌头都能吞下去。”祖孙两很是开心。
“奶奶,今日就吃鱼肠吧!”
“明日吃吧,先吃姐姐爱吃的”,方莲逗他,有了新吃食,大家都开怀不少。
祖孙两人逗趣完,方莲坐在火塘边,从后背拿出王春香拿过来的米,米袋不大,里面大概装了十斤糙米,比他们平日吃的杂粮好得多。
方莲舀出今夜要吃的米,又扎紧了米袋袋子口。这一次没有拌入杂粮便将米洗好,将锅放到火塘上方的撑架上,提前煮了饭,晚些才不耽误做菜。
“铁竹叔来收米了吗?”宋鱼问道。
“嗯,来了,咱家没有壮劳力去巡逻,我便想多给一碗米,他没要。”
“咱们不是先例,村里只有老弱的家也不少,您不必如此介怀,小弟迟早要长大,日后我们也需帮着其他人,族中如此安排自是有他们的考量。”宋鱼开导她。
宋虎:“是啊奶奶,等我长大也会帮他们。”宋鱼摸了摸宋虎的头。
“话是这么说,可我心中还是有些不安。”毕竟儿子刚死不到一年,第一次遇到冬日不出人力去巡逻。
方莲性子好,很怕给人添麻烦,也怕自己欠了人情债,是以任何事情都想做得尽善尽美,不出人便想着多出点粮。
“那不如明年山上果子熟了,您多做些干果,给村里人每户送些?”方莲来自海边城镇,十五岁逃难阴差阳错进入赤峰山被宋雷英救下,后两人日久生情成了婚。
方莲的父亲是个秀才,母亲覃氏开了一家果脯店,有一手做果脯的好手艺,方莲将之传承了下来,宋家村里没人手艺比她更好。
听了宋鱼的主意,方莲觉得甚好,有了回报总好过不作为。
鱼篓此时还放在堂屋屋门附近,水慢慢浸出来,宋鱼想将篓子拿到屋后,方莲怕太重了,忙上去帮她一起抬。
打开堂屋后门,后面便是阳沟,一道溪流被引到阳沟后,用石板垒起来的两个一高一矮水槽里清水孱孱。
对比寒冷的空气,泉水微温并未结冰。
将篓子泡到下方小水槽里,方莲准备一条条处理了。
宋虎烤了一下火,看到两人抬鱼又兴奋起来,跟在后面叽叽喳喳告诉奶奶鱼是怎么跳上来,他是怎么钓鱼的。
宋鱼将兴奋过头的他赶回房去,“走走走,把你的衣裳换一下,又脏又湿。”
宋虎的情绪压抑不了,一边去换衣裳,一边在房里大声喊着告诉方莲,“奶奶,明日还要去,二伯说要告诉村长,看看明日村里人去不去。”
“奶奶,我明日还可以去吗!”他已经快速换好了棉外衫,是宋刚的大衣裳改小的,有几个补丁却干净整洁。
方莲一边用刀刨鱼,一边回答他:“行,去便去,但是要听姐姐的话。”
宋鱼坐在方莲对面,与方莲一起处理鱼,从鱼腹里小心挑出鱼胆,单独挑到一个小碗里,鱼肠鱼白又单独放。
方莲爱鱼胆,煮熟了戳开泡着水酒喝,宋鱼无法感同身受,只觉得味道奇怪。
她一边双手飞快地处理鱼,听到方莲的话便说:“奶奶,明日我便不去了,今日没有练跑,明日还要加倍努力,况且我们姐弟人小,也帮不上什么忙,去了也是白占了二伯便宜。若是鱼获多,上次别人在山洞留下的碎银子可以用来与族人买些鱼。”
“姐~我想去!”宋虎小脸上哀怨不已,对着宋鱼撒娇。
“你想去便去吧,明日去了后日回来多练半个时辰你可愿意?”
“我愿意!”宋虎喜不自胜,连声说愿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