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堰方向的水响渐渐平息,空气中的尸臭与腐叶气息被清晨的微风驱散,取而代之的是泥土与草木的清新味道,仿佛大地正在自我净化,洗去邪术留下的污秽,恢复往日的生机。
她颤抖着伸出手,将散落的玉佩碎渣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捧在掌心,生怕再次弄丢这最后的念想。
碎渣上的古字在微光中闪烁,“润窍闭“三个字仿佛拥有了生命,散发着淡淡的灵光。
这灵光融入她的掌心,顺着手臂灵脉流入气海,在气海空洞处形成一道微弱的光壁,光壁上流动着淡金色的光芒,阻挡着阴寒之气的再次入侵。
这一刻,她深刻体会到父亲临终前的深意,这枚玉佩不仅是守护灵窍的法器,更是传承正义信念的信物,是苦难修行路上的精神支柱,让她在黑暗中不会迷失方向。
三老太爷的身影出现在祭台旁,老人拄着拐杖,身形虽显佝偻,步伐却依旧稳健,眼神却锐利如鹰,扫视着周围的狼藉。
他挥手打出几道金光,金光如同温柔的绸缎落在陶李芬身上,化作温暖的护罩,护住她受损的灵脉,护罩上的光芒不断流转,滋养着她受伤的灵窍。
“好孩子,坚守道心,虽历苦难,终能成就正道。“三老太爷的声音带着赞许,也带着一丝沉重,“邪术虽破,但阴尸脉根基未除,它们如同跗骨之蛆潜伏在地下,忧乐沟的苦难修行之路,才刚刚开始。“
陶李芬望着三老太爷,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轻轻点头,将掌心的玉佩碎渣握紧,碎渣在掌心留下淡淡的印记。
灵窍处的疼痛仍在继续,却不再让她感到恐惧,反而化作一种警醒,提醒着她邪术的危害与正义的珍贵,让她更加坚定了守护这片土地的决心。
她知道,未来的路充满荆棘,阴尸脉的威胁、邪术的残余势力都将是她修行路上的阻碍,但只要道心不灭,信念不移,就一定能在苦难中磨砺成长,守护这片土地上的正义与安宁,让忧乐沟重归平静。
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第一缕晨曦穿透云层,如同利剑划破黑暗,洒在汪家老宅的祭台上,驱散了最后的黑暗。
阳光中带着温暖的力量,照亮了祭台上的血迹与碎石,也照亮了陶李芬苍白却坚毅的脸庞。
陶李芬在晨曦中缓缓站起身,虽然身体依旧虚弱,灵脉仍有损伤,每动一下都牵扯着疼痛,但她的脊梁挺得笔直,如同迎风傲雪的青松,眼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这场与邪术的交锋,让她失去了很多,却也让她真正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苦难修行路,一条通往正义与光明的修行之路。
而在她看不见的地脉深处,那道因裂痕而苏醒的古老存在,正透过大地的脉络,默默注视着这个坚守道心的年轻修行者,仿佛在等待着她成长为真正的守护者,也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土地即将到来的新生。
他终于明白,即便精通流球邪术,掌控地脉阴尸,也无法真正碾碎凡人心中的求生之火。
那是一种源自生命最本初的坚韧,如同石缝中顽强生长的野草,根部深深扎入贫瘠的土壤,汲取着微薄的养分,无论狂风暴雨如何摧残,总能在绝境中寻得生机,于荒芜中绽放绿意。
而在这具看似柔弱的躯体里,那缕未灭的精魄之光,正如同最锋利的刀刃,以信念为锋,以坚守为柄,带着不容阻挡的力量,划破了他精心编织的邪术大网,让黑暗中透出正义的微光,这微光虽弱,却足以照亮前行的方向。
寒夜渐深,墨蓝色的天幕上,星辰稀疏,月色被厚重的云层遮挡,显得朦胧而黯淡。
老槐树的稻草人重新垂下头颅,稻草编织的身躯在夜风中微微摇晃,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仿佛从未见证这场灵窍与邪术的激烈交锋,又似在默默哀悼这场劫难带来的创伤。
祭台上,陶李芬的身体重重摔在石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石屑随着震动飞溅起来,又缓缓落下。
但她在落地瞬间,下意识地蜷缩成保护灵窍的姿态,双臂紧紧护住胸前,脊背弓起如受伤的小兽,每一寸肌肉都紧绷着,仿佛在抵挡着无形的攻击——她知道,这场劫难虽未结束,邪术的阴影仍在笼罩着这片土地,但心中那丝不灭的希望,终将成为刺破黑暗的曙光,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而在忧乐沟的地脉深处,某个沉睡了千年的存在,正因为这缕凡人的微光,悄然转动了尘封千年的瞳孔,古老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仿佛在审视着这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评估着这缕微光蕴含的力量。
忧乐沟深处的雾霭突然凝结成铅灰色云团,厚重得如同一口倒扣的巨鼎压向大地,让空气都变得粘稠而压抑,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重的阻力。
枯树的枝桠在雾中扭曲成骨爪形状,尖端指向天空,仿佛在无声地控诉着邪术的暴行,又似在向天地发出哀嚎。
地面青砖下传来地脉灵气沸腾的闷响,如同开水在锅底翻滚,咕嘟作响,又似有万千阴尸在泥土中抓挠,指甲刮擦砖石的声音透过地面传来,细碎而密集,令人头皮发麻,心底涌起阵阵寒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