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他们回应,陈月平指向那个身形最小的学长:“你,出题。让他们看看,我不仅能掌控灵气,更能掌控知识与智慧。“这身形最小的学长名为孙文,是八人中唯一的新生,因灵根尚可被赵虎等人拉拢,实则内心并不认同他们的所作所为。
他手中的语文课本边角还残留着灵气浸染的痕迹——那是中考备考生特有的标记,课本里每篇文章都被反复灌注过记忆辅助灵术,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淡淡的灵气波动。
孙文脸色发白,颤抖着翻开课本。
他先是挑出几首灵气韵律明显的古诗词,这些诗词是历代修士感悟天地后所作,字句间的灵气流转暗藏玄机,能辅助修士提升心境。
却见陈月平张口便来,声音清朗,字句间流转的灵气竟比原诗更为凝练,将诗词中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此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太阴灵气的凝结之法。“陈月平指尖划过虚空,凝聚出一轮皎洁的灵气明月,“月光为阴,霜华属寒,两者相融,恰如阴阳鱼的阴眼流转。“他的讲解深入浅出,让在场的修士们茅塞顿开,连一直惶恐不安的李默都听得入了迷。
“不够。“陈月平运转识海中的记忆灵阵,那些在小升初暑假里铭刻的知识如潮水翻涌。
他的识海被院长以“过目不忘“灵术改造过,任何文字只要看过一遍,便会化作金色符文深深烙印,永不磨灭。
“换篇长的。“
当《马说》的题目落下,众人倒吸冷气的声音与噬魂渊的呜咽交织在一起。
这篇文章不仅文辞精妙,更蕴含着复杂的灵气脉络,讲述着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灵气共鸣之道,便是筑基修士也未必能完整诵读,更别说理解其中深意。
更主要的是,连教员都还没有让学员们预习这一课,月平却已会背诵了。
陈月平却从容开口,声音在山间回荡:“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他的语速不快,却字字珠玑,每一个字都带着精准的灵气波动,在空气中形成淡淡的音波。
当读到“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时,他周身的淡金色气盾突然泛起涟漪,散发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悲怆,让赵虎等人都想起了自己修炼路上的瓶颈与不甘。
随着最后一个字落下,崖边的树木突然无风自动,枝叶婆娑,仿佛在为文章伴奏。
噬魂渊的紫色雾气渐渐平息,“锁魔禁“的嗡鸣消失,连青冥峰深处传来的灵狐啼叫声都变得温和起来。
陈月平的灵气与整篇文章的意境完美融合,形成一种奇妙的共鸣,不仅安抚了周围的灵气,更触动了在场每个人的心灵。
孙文手中的课本“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他望着陈月平,眼中充满了敬佩与羞愧。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院长常说“文道即武道“,真正的强者不仅要有强大的灵气,更要有深厚的学识与通透的心境。
赵虎捡起课本,双手递给陈月平,声音沙哑:“我...我们输了。“这三个字说出口,他反而觉得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
陈月平接过课本,指尖拂过封面,注入一缕温和的灵气,修复了被孙文捏皱的边角。
“修炼之路漫漫,错了不可怕,知错能改便好。“他将课本还回孙文手中,“青冥峰的灵脉需要守护,而非破坏。
你们若真心想提升修为,明日卯时来灵田找我,我教你们如何用农耕之法淬炼灵气。“
这句话如同一道暖流,涌入八人心中。
他们望着陈月平的背影,看着他搀扶着李默,一步步走下青冥峰,月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崖边的风依旧吹过,却不再带着戾气,而是充满了灵田的清新气息。
赵虎等人面面相觑,最终钱通率先开口:“明日...我们真的去吗?“赵虎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去!为何不去?能学到真本事,丢点面子又算什么?“孙文捡起地上的灵薯残片,小心翼翼地收好:“我听说陈师兄培育的灵谷,蕴含的灵气比丹药还精纯...“
山脚下,李默终于缓过神来,看着陈月平的侧脸,轻声道:“月平,你刚才太厉害了...那《马说》里的灵气脉络,我连一半都感应不到。“陈月平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怀念:“这要多谢我爷爷。
小时候他总逼我读这些古文,说里面藏着种地的道理,现在才明白他的苦心。“
他想起爷爷在灵田劳作的身影,那是记忆中最清晰的画面。
彼时的青冥峰下灵田万顷,盛夏的烈日如同烧红的烙铁,将天空烤得发白。
爷爷戴着一顶破旧的竹编斗笠,斗笠边缘的篾条早已被汗水浸得发黄,却依旧稳稳地遮着老人满是皱纹的脸庞。
粗布衣衫早已湿透,紧紧贴在背上,勾勒出嶙峋却挺拔的脊梁,每一滴滑落的汗珠砸在干裂的土地上,都会激起细微的尘土,随即被灵田深处蒸腾的灵气化作一缕白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