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做法是两人相距三丈,面对面盘膝而坐,邱癫子运转乾阳诀,杏花嫂运转坤元功,让乾阳真气与坤元真气在空中交汇,形成一个循环,能让双方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灵力,且不会有任何肢体接触,纯粹是灵与灵的交流,像两座相望的山峰,通过云雾传递信息。
“邱癫子,你……你这说得什么话!”杏花嫂脸上泛起一抹红晕,嗔怪道。
她自然知晓“阴阳互济法”的玄妙,只是女子脸皮薄,被这般直白点出,难免有些羞涩,脸颊像熟透的苹果,“不过,看你这般辛苦,为了这院子的风水和大家的安危,我应下你便是。要是你敢骗我,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
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羞赧,又有几分威胁,实则也是在为即将面临的未知修炼挑战,给自己壮胆。
她将瓷瓶揣进怀里,指尖轻轻摩挲着瓶身,冰凉的触感让她稍微冷静了些,心中已然开始盘算如何配合邱癫子完成后续的计划,比如什么时候开始运功,如何控制真气的输出。
邱癫子哈哈一笑,笑声爽朗,带着一股洒脱之气,在空旷的屋顶上回荡,惊起几只麻雀,扑棱棱地飞向天空:“放心,我邱癫子向来说一不二。你且下去休息,我这就开始动手,等你再来时,定能看到这屋顶的初步变化。”
说罢,他转身走向屋顶另一侧,那里堆放着新烧制的青瓦。
那些瓦是用忧乐沟特有的黏土混合灵砂烧制而成,灵砂是从附近的河里淘来的,含有丰富的灵气。
瓦面上还带着窑火的余温,隐隐有灵气流转,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像撒了一层碎金。
瓦堆旁放着一把瓦刀,刀身是用精铁打造,边缘锋利,能轻松切开瓦片,刀柄缠着防滑的麻绳,上面还沾着些许水泥,显然是刚用过不久。
几个穿着粗布短打的小家伙正蹲在一旁,手里拿着小铲子,好奇地看着屋顶的构造,时不时用手指戳戳瓦片,发出“砰砰”的轻响,像在敲小鼓。
他们是流浪儿,被邱癫子暂时收为童子,每天给他们两个白面馒头,虽不懂修炼,却有着孩童特有的纯净气息,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屋顶的阴寒之气。
其中那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丫蛋正拿着一片碎瓦,对着阳光看,瓦片的纹路在光线下清晰可见,像极了某种神秘的符文,她看得入了迷,小嘴微微张着。
“小家伙们,都打起精神来,咱们要开始干活了!”邱癫子拍了拍手,声音洪亮,像敲响了出征的战鼓。
他走到孩子们面前,蹲下身子,与他们平视,眼神中带着温和的笑意,“看好了,递瓦的时候要顺着灵力的流向,左手在下托住瓦底,右手在上扶着瓦边,这样既能省劲,又能避免瓦面受损。”
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片瓦做示范。
那瓦片呈青灰色,边缘光滑,中间微微凹陷,正好能接住雨水。
他的手指在瓦面上轻轻拂过,一股微弱的灵力注入其中,瓦身微微发亮,表面浮现出淡淡的金色纹路,像极了夜空中的星轨,“看到没,这样处理过的瓦,铺在屋顶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的灵气呼应,起到稳固风水的作用。”
小家伙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睛瞪得大大的,充满了好奇,像一群好奇的小猫。
其中那个稍大些的狗蛋拿起一片瓦,学着邱癫子的样子摆弄起来,虽动作生疏,却格外认真。
他的小手笨拙地托着瓦片,试图模仿邱癫子的手势,脸上满是专注的神情,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像撒了一层白糖。
邱癫子见状,满意地点点头,随即深吸一口气,体内灵力运转,双手如穿花蝴蝶般在屋顶上忙碌起来。
他时而弯腰铺设新瓦,手指在瓦缝间捻动,将水泥抹得均匀平整,水泥里掺了他特制的“固灵粉”,能让瓦片与屋顶结合得更牢固,还能防止阴气渗透;时而伸手调整瓦片的角度,确保每一片都与“七星方位”精准对应,偏差不超过半寸;时而俯身查看旧瓦的磨损情况,将那些被阴气侵蚀的瓦片小心翼翼地撬起,放在一旁单独堆放,打算集中销毁,防止阴气扩散。
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比,与周围的天地灵气形成微妙的共鸣。
当他铺好一片瓦时,能看到瓦片上的引灵纹与天空中的云层产生呼应,云层边缘会泛起淡淡的金光,像被画笔勾勒过一般,美不胜收。
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下,照在他专注的脸庞上,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瓦片上,瞬间蒸发,化作一缕白气。
那白气并非普通的水汽,而是体内灵力与汗水交融的迹象,带着淡淡的金色,升入空中后,竟引得周围的灵气一阵波动,像投入石子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连远处的树枝都轻轻摇晃起来。
杏花嫂站在院子里,抬头望着屋顶上忙碌的身影。
邱癫子的动作熟练而精准,每一片瓦的铺设都像是在完成一件艺术品,他与孩子们的互动也充满了耐心,时不时停下来纠正他们的动作,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在教导学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