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的油灯常常亮至深夜,映照着他们钻研技艺的身影,灯光透过窗棂,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剪影,成为忧乐沟夜晚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着夜行的人驻足观望。
六娘是爷爷唯一的女儿,自幼便聪慧过人,三岁能识千字,五岁能背唐诗,《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爷爷视若掌上明珠,将她送进镇上最好的私塾读书,是忧乐沟为数不多能识文断字的女子,连先生都称赞她“有凤之姿”,将来必成大器。
她出嫁时的嫁妆都有三百六十五抬,象征着一年的每一天都富足安康,抬嫁妆的队伍从街头排到巷尾,浩浩荡荡,绵延数里。
单是蜀锦就数以千计,有牡丹缠枝纹的、有凤凰戏牡丹的,色彩艳丽,织工精湛,每一寸布料都价值不菲,上面的图案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从布上飞出来。
迎亲的队伍排了数里长,锣鼓声、唢呐声传遍了整个山沟,连山间的飞鸟都被惊动,盘旋在上空,鸣叫着仿佛在送上祝福,场面之盛大,在忧乐沟历史上绝无仅有,多年后仍被老人们津津乐道,成为茶余饭后的美谈。
六娘出嫁之后不辱门楣,比几个哥哥都能干,不仅将夫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账目清晰,分毫不差,还开了一家杂货铺,货物齐全,童叟无欺,生意兴隆,成为当地有名的女家长,连镇上的乡绅都对她敬佩有加,遇事常来请教。
她还为男家生育了八位子女,个个健康活泼,懂事孝顺,邻里都称赞他们是有家教的好孩子。
除了有两位不幸早逝之外,长大成家的六兄妹无不勤劳能干,通过经商、务农等方式发家致富,富甲一方,成为当地的望族,为家族争光添彩,让六娘的脸上时常洋溢着骄傲的笑容。
这只是六娘的表面风光,暗中却还有不少的艰苦和辛酸,如同光鲜的果实背后深埋地下的苦根,不为人知。
六娘先悟“西里”,西嫁之后,命途多舛,成婚不足三年,丈夫便因急病去世,留下她和一群年幼的孩子,最大的不过五岁,最小的还在襁褓之中,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常常食不果腹,靠邻里接济度日,有时一天只能喝上一碗稀粥。
“西里”的命数最为多变,如同山间的云雾,瞬息万变,各种可能藏在其里,说不定稀里糊涂中就会遭遇不测,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二长女早夭后,她悲痛欲绝,三天三夜水米未进,形容枯槁,却没有被击垮,反而在痛苦中领悟到“希你——东行”的深意,明白不能困守原地,要主动寻求改变,毅然与夫家亲戚商议后,带着孩子东嫁另一家,开启新的生活。
后夫平庸无奇,不善经营,终日酗酒,醉后还会打骂,全靠她的能力持家,起早贪黑打理店铺,进货、售卖、记账,还要照顾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其中辛苦无人诉说,常常在深夜独自垂泪,泪水浸湿了枕巾,第二天又强打精神面对生活,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家,展现出惊人的毅力。
终于起念北逃,想带着孩子去北方寻找更好的出路,那里有亲戚开办的工厂,或许能有安稳的生计,只一念起,却因战乱受阻未能成事,火车停运,道路封锁,只能无奈作罢,心中满是绝望与不甘。
三十年后,病魔夺去了她的第三子,那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刚考上秀才,前途无量,是她的骄傲,这对她的打击如同晴天霹雳,让她几近崩溃。
万幸的是他已经留下了后人,且那后人又能干又争气,凭借读书走出了山沟,考上了大学,成为国家的栋梁,家境一日胜过一日,让她稍感慰藉,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多年的辛苦没有白费。
连失三个子女后,六娘方才领悟出了忧乐仙子完整的两句喻示——“北逃难离,希你东行”,如同在迷雾中找到了灯塔,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于是终于答应了已经在东方沿海立足的子女们的请求。
已是高龄的她毅然前往,告别了生活多年的山沟,那里有她的青春、她的泪水、她的牵挂,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她的回忆,在子女的陪伴下踏上东行之路,坐火车、乘轮船,历经数日才到达,一路颠簸,却充满了期待。
她成为了七兄妹中最长寿的人,享年九十八岁,临终前还在教导孙辈要勤劳、诚信、向善,将陈家的家风传承下去,她的话语虽轻,却如重锤般敲在后人的心上,让他们时刻铭记,不敢忘怀。
家父领悟了些什么,他没有说,也很难从他的行动中看出蛛丝马迹,因为他向来低调行事,如同深埋地下的矿藏,不事张扬,没有大的波澜,默默发光发热。
? ?又是不大不小的一章,4000字,四可而止。还记得老农会大院子的肾地柴房吗:“四道双开门户,分别有气机与四座青山想连。北门相连的就是后山长山,是地道的好山。”请继续欣赏下一章节。
喜欢水不暖月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水不暖月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