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颗颗田螺,在父亲巧手处理下,洗净、水煮,而后被挑出肥美的精肉,每一块都完整饱满,没有丝毫杂质,如同精心雕琢的白玉。
每一块田螺肉都鲜嫩得仿佛能掐出水来,带着水乡特有的清甜,放入口中轻轻一嚼,便能感受到肉质的弹嫩。
父亲将它们放入盆中,倒入料酒去腥,那料酒在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酒香,再撒上精心调配的香料,花椒、八角、桂皮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钻入鼻腔,让人食欲大开,口水不自觉地分泌。
田螺肉在其中欢快地“翻滚”,筷子每一次搅拌都让调料均匀地裹在螺肉上,尽情吸收着浓郁滋味,每一寸肌理都渗透着香料的精华,仿佛在进行一场味觉的洗礼。
腌制半小时后,这些田螺肉已然脱胎换骨,颜色变得红润,散发着复合的香气,父亲又把它们裹上金黄的玉米粉,每一粒玉米粉都紧紧依附在田螺肉上,像是给它们穿上了一层香脆的“黄金甲”,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接着,父亲往碗底铺上一层自家腌制的咸菜,那咸菜咸香可口,带着独特的发酵香气,与田螺肉堪称绝配,能中和油腻,提升鲜味,让口感更加丰富。
把裹好粉的田螺肉整齐码放在咸菜上,放入蒸笼,随着热气升腾,厨房中渐渐弥漫出一种勾人馋虫的香气,那是田螺肉的鲜美、香料的浓郁、玉米粉的香甜以及咸菜的醇厚交织而成的独特味道,在整个院子里飘散,引得邻居家的狗都在门口徘徊,时不时发出几声讨食的叫声,尾巴摇得像拨浪鼓,仿佛也被这美味吸引。
另外搭配的两格三角形蔬菜点心,同样毫不逊色,是餐桌上的另一道亮点。
点心的外皮是用新鲜的麦面揉制而成,父亲揉面的力道十足,手臂上的肌肉微微隆起,面团在他手中反复揉搓,“咚咚”地撞击着案板,变得光滑筋道,麦香扑鼻,那是阳光和土地的味道,纯粹而质朴。
里面的馅料是精心挑选的时令蔬菜,有翠绿的青菜、嫩黄的南瓜、鲜红的萝卜,切碎后与少许肉末、葱花、姜末混合,肉末是自家养的猪肉,肥瘦相间,葱花嫩绿,姜末辛辣,加入适量的盐、生抽、香油调味,搅拌均匀,色彩丰富,香气四溢,光是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父亲将馅料包入面皮,捏出漂亮的三角形,边角捏得紧实,形成细密的褶皱,防止露馅,放入蒸笼与粉蒸田螺一同蒸煮。
不一会儿,蔬菜点心的清香也融入到厨房的香气之中,与粉蒸田螺的味道相互交融,层次丰富,让人闻之垂涎欲滴,肚里的馋虫都被勾了出来,恨不得立刻掀开蒸笼大快朵颐。
我家的粉蒸田螺,哪能像别家那样带壳煮了就吃?
那样太过粗糙,辜负了田螺的鲜美,如同暴殄天物。
那可是我童年记忆中的第一美味,肉质鲜嫩,口感丰富,带着玉米粉的软糯和香料的醇厚,入口先是玉米粉的清甜,接着是田螺肉的鲜美,最后是香料的香辣在口中回荡,比黄鳝还要好吃百倍,每次吃都觉得是一种享受,舌尖上的每一个味蕾都在欢呼雀跃。
好东西太多,一家子肯定吃不完,况且大宗厨具启用的第一餐,按照当地的习俗,最好有客人来,寓意着人丁兴旺,财运亨通,如同春天播种希望,秋天收获果实。
有了好的开头,往后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好东西可蒸,也会客人不断,人气满满,日子过得热热闹闹,充满欢声笑语。
必须得找人来分享美味,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是家父常做的事,他总说,分享能带来更多的快乐,一份快乐分享出去,就会变成两份,甚至更多。
就是那晚,家父留下了路过的老放牛匠——龙王沟大名鼎鼎的李大爷,他常年赶着牛群在山间穿梭,皮肤被晒得黝黑,像浸透了墨汁,手上布满老茧,却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能看透山间的每一处秘密,见多识广,知晓许多乡野传说。
在我家喝酒、吃饭、留宿,父亲拿出自家酿的米酒,酒色清澈,像透明的琥珀,带着米香,用粗瓷碗斟满,碗沿有些磨损,却干净整洁,给李大爷斟满碗,两人边喝边聊,气氛融洽,话语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晚饭后,酒过三巡,李大爷脸颊通红,眼神却依旧清明,与家父闲聊,话题从庄稼收成聊到山间趣事,说到今年的玉米长势喜人,定会有个好收成。
? ?章节名称请以内文中所显示的为准。
喜欢水不暖月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水不暖月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