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那光芒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他前行的方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境界中的自己,与笔下的字融为一体,不分彼此,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书法的韵味,一言一行都透着字的风骨。
方雨这一番话,如同来自深渊的咆哮,充满了力量与决心,不把心中的想法全部倾泻而出,便不会停歇,仿佛要将积压多年的感悟都倾诉出来,让每一个字都化作利刃,劈开眼前的迷雾,露出通往艺术之巅的道路。
他的胸膛因激动而起伏,幅度越来越大,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沿着脸颊滑落,滴落在胸前的衣襟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那痕迹如同他心中的印记,深刻而清晰。
他非要吴楚把话听完不可,一壶新泡的茶,茶叶在水中舒展又沉底,叶片边缘微微卷曲,如同他此刻纠结的心情——既渴望被理解,又怕言多有失。
茶水早已没了热气,变得冰冷刺骨,如同他此刻执着的心情,不容动摇,哪怕被误解,也要坚守自己的艺术之路。
直到村委的干部再三过来,催请吴楚去赴宴,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脚步匆匆,鞋底在泥地上留下杂乱的印记,如同他们此刻慌乱的心情,他才恋恋不舍地放吴楚离开,那眼神,仿佛吴楚带走了他最珍贵的东西——那是他对艺术的热情与倾诉的欲望,如同掏空了一半的灵魂,只剩下躯壳在原地伫立,目送着吴楚的背影消失在门口。
听了方雨这么一大通话,就算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这充满奇异力量的声波所撼动,感受到那份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如同被投入湖心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扩散到心底的每一个角落; 更何况吴楚也曾受过简洛的熏陶,心底早已种下了神秘的种子,对这种超越凡俗的感悟有着天然的共鸣。
自然而然地,吴楚身上的神秘细胞被彻底激活,也拥有了一种超越常人的奇异思维和惊悚感悟,看待世界的眼光也变得不同,寻常的草木仿佛都藏着深意——路边的野草坚韧不拔,是生命力的象征; 村口的老树虬曲苍劲,藏着岁月的智慧; 普通的风声似乎都带着启示,时而呼啸如警示,时而轻柔似抚慰。
艺术是异术的基础,也是异术的钥匙。
这句话如同烙印,深深地刻在了吴楚的脑海中,字里行间都闪着金光,让他明白,所有的超凡力量,都源于对基础的深耕,对本质的洞察,如同建楼需先打地基,地基越深,楼才能越高; 练武要先扎马步,马步越稳,功夫才能越扎实,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此时,简洛小学。
吴楚站在方雨日常工作的地方——校长办公室,里面陈设简单,一张办公桌是用学校淘汰的旧讲台改造的,桌面被粉笔灰染得发白,边缘有些磨损,露出里面的木头纹理,上面还留着孩子们用小刀刻下的歪歪扭扭的名字; 一把椅子的腿用铁丝绑着,防止散架,铁丝已经生锈,与木头接触的地方留下了褐色的印记; 墙上挂着学校的课程表和学生名单,纸张边角卷起,像被风吹过的树叶,用图钉固定着,图钉已经生锈,表面覆盖着一层红棕色的锈迹,仿佛随时会从墙上脱落。
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周前方雨的模样,那时的他,眼神中还带着些许迷茫,如同在雾中行走,看不清方向,眉宇间锁着一个解不开的结。
这一周时间,自己变化不小,对教育的认知有了新的提升,那方雨呢,又有何种奇异的改变?
是否离他的艺术之境又近了一步?
是否已经在那十万个“人”字的征途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笔下的字更添了几分神韵?
吴楚心中揣测,方雨写了这么多“人”字,几乎每个“人”字都像是有现实中的原型,是他对身边人的观察与感悟——村口的王大爷佝偻着背,那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撇画弯曲,捺画短促,透着岁月的沉重; 学校的李老师教书育人,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人”,撇画舒展,捺画稳健,带着温暖的力量。
在他笔下描绘的芸芸众生里,肯定有一个是自己,毕竟他们有着深厚的战友情谊,一起在军营里摸爬滚打,一起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一起分享过胜利的喜悦,也一起承担过失败的沮丧。
只是不知道,他会把自己写成何种模样?
会是一位骑着自行车在幽暗中穿梭的神秘使者,肩负着使命与责任,为百姓谋福祉,撇画如利剑出鞘,捺画似坚盾护身?
还是那辆破旧不堪、仿佛承载着无数怨灵的自行车,被欲望与压力所困,在仕途的泥沼中挣扎,撇画扭曲,捺画断裂,透着无尽的疲惫与挣扎?
而小学校里面这数百名学生呢?
他们天真烂漫,充满了活力与希望,如同初升的朝阳,脸颊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其中又有多少位成为了方雨书法中的人字原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