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钓竿,竹身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让他纷乱的心绪稍稍平复。
所以在学术界,因钻研过度而行为异常的人屡见不鲜,有的人陷入痴迷,整日与数据、公式为伴,对外界不闻不问,实验室的灯光彻夜通明,仿佛那是他们与世界唯一的连接;有的人癫狂成魔,试图用极端方式证明自己的理论,或焚烧手稿,或登高宣讲,最终偏离正道,成为世人眼中的异类。
在这看似寻常却又透着奇异的普遍现象背后,实则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因果——那是人类在探索未知边界时,与潜藏的神秘力量产生碰撞的结果,如同夜行船在迷雾中撞上暗礁,轻则偏离航向,在学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重则船毁人亡,彻底葬送自己的学术生涯与人生轨迹。
简洛身为术数高手,对数理上的玄妙,早已达到“知而有感”的超凡境界。
数字的律动在他耳中是天地的脉搏,符号的深意在他眼中是自然的密码,每一组公式都化作生动的画面,能清晰感知其中的脉络与变化——如同农夫能从土壤的湿度判断作物的长势,他能从数字的排列中洞察事物的走向。
离开院校之后,他便立志要先参透家乡的秘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藏着太多祖辈流传的传说与未解的谜团:后山的溶洞为何深不见底,洞口的藤蔓总在月圆之夜朝向东方;村头的老槐树为何能预测旱涝,树皮的纹路会随节气变换;还有那代代相传的简家四艺,每一招每一式都暗合天地规律。
待对家乡了如指掌,摸清每一寸土地的脉搏,每一条河流的呼吸,再踏出家乡,闯荡外面更为广阔的世界。
他的这份认知,恰似精心栽培那棵斑竹,先让其在熟悉的“熟土”扎根生长,汲取足够的养分与力量,待根系茁壮、枝繁叶茂,具备抵御风雨的能力,再去拓展汲取养分的范围,迎接更严峻的挑战。
家乡科学资源匮乏,实验室、精密仪器都是奢望,玻璃烧杯要用陶罐替代,游标卡尺得靠祖传的铜尺估算,这条小小的河流便成了他钻研水文的重中之重,是他天然的实验室,也是他感知天地的窗口。
他对这条河熟悉到了骨子里,每一处弯道的弧度精确到寸,汛期时水流冲击岸堤的角度、枯水期河底鹅卵石的排列规律,都了然于胸;每一道波纹的频率都能对应不同的风力与流速,春风拂过时波纹细密如织,秋风吹过时波纹宽阔如带;每一季水位的变化都与星象的运行相呼应,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东方时水位渐涨,指向西方时水位渐落,这些细节都清晰地铭刻于心,如同自己掌纹般了如指掌。
今天,他脱口为河命名,当时并未在意,只觉得是顺理成章之事,仿佛这名字已在心中藏了千年,此刻终于脱口而出。
可此刻回想起来,命名瞬间,一股难以言喻的畅快感从心底涌起,好似多年来压抑在灵魂深处的某种东西——那是对家乡的归属感、对传承的责任感,如同被束缚的巨龙挣脱枷锁,瞬间得到了释放,如同堵塞的河道突然畅通,水流奔腾而下,冲刷着沿途的阻碍,一往无前。
细细回味,那是一种憋闷许久、终得解脱的畅快,仿佛完成了一项搁置多年的使命,心中的大石轰然落地。
命名之后,就连他心底长久以来的郁结——对未来的迷茫、对家族技艺传承的担忧,也如冰雪消融,化作滋养心灵的清泉,顺着脉络流淌,舒畅了许多。
简洛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眼眶微微发热,他抬手拂去眼角的湿润,指尖触到滚烫的温度。
他想,这简洛河,或许真的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同血脉与心脏的连接。
它的出现,是否意味着自己将开启一段全新的、充满未知的旅程呢?
这段旅程或许布满荆棘,途中会有狂风暴雨,会有悬崖峭壁,却也定会精彩纷呈,能让他在探索中成长,在挑战中蜕变。
他紧紧抓住这份奇妙感觉,深入灵魂探寻,那感觉如同指引方向的灯塔,在意识的海洋中闪烁,光芒穿透层层迷雾。
竟从内心深处,得到一个震撼的启示:简洛河,难道就是简家的洛河?
? ?本来不可能这么快就完,大家都看得出来,这些,还没有写出‘黎邱之合’的三分之一,包括将不利的风水嫁祸到长生居的大手笔,包括如何将幸运金杏种成黎杏花的生命树等——愚蠢按住我的手指,几年过去也没有松弛,所以第二卷就只有收尾这几章了。
喜欢水不暖月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水不暖月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