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将军相邀,严飞荣幸之至。”严飞应道。
在听到“陈定邦”三字时,他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份尘封的历史档案:开国少将,曾为太祖贴身亲兵,历经长征、抗日、解放烽火!一股发自内心的敬意油然而生。
“哦?你知道我?”陈定邦眼中精光一闪。
“开国将星,功勋卓着,曾追随太祖左右,亲历民族存亡之战,晚辈心向往之。”严飞语气肃然。
“太祖……”这两个字仿佛带着千钧之力,瞬间击中了陈定邦尘封的记忆闸门,老人握着拐杖的手猛地一紧,指节泛白。他仰起头,望向泰山苍茫的峰峦,浑浊的眼眸中,风云激荡的岁月骤然奔涌而来!
“是啊……太祖……”陈定邦的声音陡然变得苍凉悠远,带着一种穿透时空的沙哑:“1934年,湘江边上……那水,都是红的啊!”
他仿佛又看到了那惨烈的景象,声音微微发颤:“我们这些兵,打光了建制,像没头的苍蝇……是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站在土坡上!那声音,不高,却像锤子砸进每个人心窝子里:‘同志们!革命的火种不能灭!跟我走!’”
老人的眼眶瞬间红了,浑浊的泪水无声地溢出,顺着他刀刻般的皱纹蜿蜒而下:“就是这句话!带着我们这帮残兵败将,硬生生从几十万白军的铁桶阵里撕开了一道口子!过老山界,爬雪山,过草地……多少好兄弟啊,走着走着就倒下了,冻成了冰坨子,陷进了泥沼里……”他哽咽着,说不下去,只是用力地用手背抹去脸上的泪。
严飞肃立着,如同聆听圣训,柳素心也屏住了呼吸,眼中充满敬仰,刘芳菲紧紧搀扶着爷爷的胳膊,眼中也噙着泪水。
“后来……打鬼子!”陈定邦猛地吸了一口气,眼中爆发出仇恨与悲壮交织的光芒:“那才叫一个惨烈!鬼子的飞机大炮,像下雨一样!平型关,我们连埋伏在老爷庙高地,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捅,用石头砸,用牙咬!连长肠子被打出来了,硬是抱着炸药包滚进了鬼子坦克底下……”
老人的声音嘶哑,带着血泪:“台儿庄,我们营奉命死守北门,三天三夜!打到最后,营部文书、炊事班都端着刺刀上了!阵地前面,鬼子尸体堆得比墙还高!我们营……就剩下七个人!”
他剧烈地咳嗽起来,刘芳菲连忙轻拍他的背,老人喘息着,泪水却更加汹涌:“没有太祖……没有他带着我们,告诉我们要为谁打仗,为什么不怕死……我们这些人,骨头渣子都烂在哪个山沟里了!是他!是他让咱们这些泥腿子挺直了腰杆,跟武装到牙齿的鬼子、跟反动派拼命!是他……让这破碎的山河,重新有了魂!”
陈定邦泣不成声,佝偻的身体因剧烈的情绪而颤抖,那枚胸前的红星勋章,在晨曦下闪烁着悲怆而神圣的光芒。
严飞的心被重重地撞击着,他仿佛看到硝烟弥漫的战场,看到衣衫褴褛却目光如炬的战士,看到那位在至暗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伟岸身影!
一股滚烫的激流在胸中奔涌,那是血脉深处对民族脊梁的无限崇拜,对那段血与火铸就的英雄史诗的无上敬仰!他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脊背,仿佛要承接那份沉甸甸的历史重量。
“麦子熟了几千次,人民万岁第一次!”严飞喃喃自语地说道:“太祖的伟岸是华夏民族永远要铭记,没有太祖就没有华夏民族,就没有人民翻身当家做主,老百姓永远被当成贱民草芥。”
“陈老,”严飞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您和无数先辈用血肉换来的今日山河,您们是民族的英雄,晚辈铭记于心,老爷子的寿宴,严飞必携内子准时赴约!当亲奉薄酒,敬先烈,敬英魂!”
陈定邦慢慢止住了哭泣,他抬起头,用那双饱含热泪却依旧锐利的眼睛,深深地看了严飞一眼。那目光里有欣慰,有审视,也有一丝托付般的沉重,他用力点了点头,布满老茧的手,重重在严飞的手臂上拍了两下。
“好……好!”老人只说了一个字,却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他不再看岱庙,也不再言语,只是由刘芳菲搀扶着,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缓慢却异常坚定地朝着山脚家的方向走去。
那佝偻的背影,在泰山巍峨的映衬下,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高大,像一座移动的、刻满民族伤痕与荣光的丰碑。
严飞站在原地,久久地目送着那背影消失在晨雾笼罩的石阶尽头,他握着柳素心的手不自觉地收紧,掌心滚烫。
泰山的晨风吹过,带着松柏的清香,也带着历史的硝烟气息。柳素心依偎着他,感受着他胸膛里那激荡未平的心潮。
岱庙的晨钟悠然响起,在群山间回荡,仿佛在为那远去的背影,也为那段永不磨灭的铁血岁月,献上庄严的礼赞。
泰山脚下的酒店套房里,灯光柔和,严飞和柳素心对坐在沙发上,面前摊开着一本空白的记事本,陈老爷子的寿礼,成了难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