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复有点兴奋。
在他看来,下策于他而言成功率已经不低。而中策已经是颇为可行之法。
虽然夷族蛮女多少有点不喜,可鲜卑族即便是已经汉化了百多年,但终究还不是汉族——至少慕容家并没有以汉族自居。
那么夷族也不是不能接受。
作为登临九五的助力,那就更是非常可以接受的事情了。
至于其后算计,更是怎么想怎么可行。
但即便如此,竟然依旧只是一个中策?
“不错!”全冠清点头,“西夏驸马需要多重角力,变数太多,只能算是下策。借力摆夷驱虎吞狼虽然稳妥,但无论大理还是西夏,充其量都只能自保,并无逐鹿天下之能,因此只能算是中策。
“能够作为上策,不但要有稳妥的可行性,更需要后续的可发展性。如此以来,能够成为上策的,只能是在宋境或是辽境之内发力。而兄弟不才,恰好各有一策。”
“各有一策?”
此话一出,不独慕容复,就连段誉和王语嫣都是惊奇不已,贡献了一波心绪值。
“先说辽境吧。”全冠清嘿嘿一笑,键盘政治家的瘾头算是过了个足,“那辽帝耶律洪基年迈昏愦还刚愎自用。
“自逼死皇后萧氏,已经引得诸部落不满。而那楚王耶律涅鲁古则野心勃勃,凭借其父耶律重元的昔年人望,窥视帝位。辽国现在就像是……嗯,一捧晒干还撒了猛油的稻草,只要一点火星,便是熊熊烈火。”
全冠清本来想要说火药桶的,可是不确定这个年代火药成型了没有,还好反应快临时改口。
这番说辞让慕容复一阵惊奇。
辽国不比西夏、大理,太大也太远了一些。
慕容复对其内部事宜了解还真就不多,至少全冠清所言,他只依稀有些印象却做不到如此熟稔。
但想到对方曾经是丐帮舵主,而丐帮又是江湖上消息最灵通的门派,倒也没有太过质疑。
只听了这些信息,慕容复脑海之中已经有了不少的策略,只是想来都觉得差点意思。
于是他看向全冠清,在他想来,全冠清一定是能够另辟蹊径。
全冠清的确是另辟蹊径,并非如慕容复所想投靠辽帝或者楚王,而是一个如今看似中落的萧氏。
原因就是萧氏虽然自皇后萧观音被赐死之后不复昔日权势,但依旧是辽国影响力巨大的部族。
“契丹起于草原,然而耶律氏如今已经脱离的草原,其他部族早有不满,只是耶律氏终究势大,他们难以为继。可如今耶律洪基和耶律涅鲁古互相攻伐随时可能爆发内乱,届时耶律氏必然元气大伤。
“若是能归附萧氏,整合其他部族,等那二虎相争之后,再来个草原包围城市……”
“嘶!”慕容复暗暗吸了一口凉气。
别的不说,单单一个草原包围城市,就已经让他想到了无数的可能。
要知道即便是热兵器时代的后世,一个农村包围城市也是神来之笔,遑论如今。
至于如何归附萧氏,这就不需要全冠清多言了。
最不济,西夏和大理的例子不也可以参考学习吗?
见慕容复点头,全冠清就知道后续的事情不需要他多说,“至于最后一策,便是入鼎中原之策。”
“哦?”此话一出,慕容复原本就高涨的情绪更加激动。
一连串的心绪值增幅让全冠清都惊讶。
“赵宋王朝如今看似歌舞承平,实则早已千疮百孔。当今官家虽已成年,可高太后依旧垂帘听政。皇权、后权之患。又有新党、旧党之争。加上当今官家至今无子……”
光是这几条罗列出来,慕容复脑海之中已经闪过了无数想法。
只是和此前一样,找不出一个合适的入局点。
他疑惑地看向全冠清,全冠清轻轻一笑,“这赵宋的上策最难却也最稳,便是科举之路。”
考公,必须考公!
世界的尽头就是考公。
终于说到这个了,全冠清激动得不行。
要是把慕容复这个一门心思想要造反、复国的家伙弄去考公当官,光是想想就觉得有趣。
“科举?”这话一出,三条惊讶词条同时蹿出。
慕容复目光闪了闪,尴尬不失礼貌地笑了笑。
他觉得全冠清这个建议实在是太失水准了。
科举制度自隋唐建立以来,至赵宋的确已经成了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如今满堂诸公也的确都是进士出身。
可这个成材率实在不算高,而且科举路可不好走啊。
慕容复对自己的文采武功都很有信心,自觉考个进士不难。但三年一次的科举,每届百多进士中举。
想要从中杀出重围,至少在慕容复看来,比起前面三个策略要离谱多了。
但考虑到前面三个策略已经证明了全冠清的心智,这次失误或许只是处于江湖人对于科举、仕途难度的不理解,慕容复也没有苛责,只笑道,
“全兄此法确实是四平八稳之策,只是即便是进士及第也未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