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也没办法,国家还在发展,能有这样的救助站已经很不容易了。
据说最近会有新人加入,但大家对此没太在意。"柱子,这位是‘千里香’饭馆的厨师汪师傅。”
张婶最后介绍了将由何裕柱接替的那位厨师。"‘千里香’饭馆?”
何裕柱有些印象,但不太清楚,大概是一家路边的小餐馆。
当时四九城里除了鸿宾楼、丰泽园这样的大饭店,还有很多小餐馆。
不过几年后公私合营开始,这些餐饮业也会发生变化。
帮忙洗完菜后,张婶端着筐走向汪师傅。
柱子跟在后面,流浪者们盯着筐里的菜,眼神专注。
这些菜可是他们的午饭,对他们而言是救命的食物,哪怕只是土豆白菜,也觉得美味。
途中,有不少热心的大妈过来和张婶聊天询问。
鸿宾楼的厨子何裕柱的到来,引起了众人关注。
尤其是在得知他是鸿宾楼的主灶厨师后,大家都很惊讶。
张婶热心地帮忙介绍,并带他到汪师傅身边。
汪师傅起初对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有些疑惑,但听到他是鸿宾楼来的主灶厨师时,显得非常意外。
尽管何裕柱年纪轻轻,却已经在鸿宾楼工作多年,如今被派到这里帮忙。
汪师傅难以置信地打量着他,询问他的年龄。"十五岁。”
何裕柱平静地说。
十五岁的主灶师傅……
汪师傅再也无法保持淡定。
外人只知道鸿宾楼是家大饭店,能在里面当厨子自然很有前途。
但只有行业内人才懂,厨子之间也有高低之分。
就像鸿宾楼的大厨,若离开这里去小饭店,必定会被当作顶梁柱对待。
然而在鸿宾楼,他不过是个普通的大厨罢了。
何裕柱也是如此。
鸿宾楼的主灶师傅若去别的饭店,当个大厨毫无问题!
尽管他比何裕柱年长,即便他的天赋算不错,在厨师行业摸爬滚打多年,也只能在这家小饭店做到大厨。
这时,何裕柱拿出杨老板的证明。
看过证明后,汪师傅看何裕柱的眼神完全不同了。
像柱子这般年纪,就能在鸿宾楼当上主灶师傅,未来必将成为业内瞩目的天才。
即便现在,他的厨艺也不一定比得上柱子。
更重要的是,他还那么年轻?
此刻,汪师傅完全以平等的态度看待柱子。"何师傅,了不起啊,杨老板让您来掌勺,显然对上级指示十分重视。”
像柱子这样的天才,只要不出意外,将来必成厨师界的风云人物。
即便是在鸿宾楼这样的大酒店,也会全力挽留这样的人才。"汪师傅,我还没正式交接,有些事还得麻烦您指点。”
何裕柱无恙,旁边的张婶却暗暗吃惊。
汪师傅对柱子如此客气?
平时汪师傅虽也爱搭话,但他毕竟是饭店的大厨,哪怕在小饭店,也是受人尊敬的角色。
大家对他总是不由自主地恭敬些。
这是她第一次见汪师傅如此关注别人。
看来,柱子的厨艺确实不一般啊。
张婶虽出身普通,但经历岁月洗礼,多少有些见识。
汪师傅对柱子态度转变,无非因为柱子手艺确有过人之处。
否则以柱子年纪,汪师傅大可不必如此客气。
张婶心知肚明,面上却不动声色。"柱子,汪师傅,你们先谈工作的事,我去那边帮忙了。”
张婶边说边回头叮嘱,“汪师傅,别忘了锅里的菜。”
四十分钟后,救助站简易灶台升起白雾,土豆、白菜与稀粥的香味弥漫开来,吸引了不少饥肠辘辘的流浪者。
幸得几位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场面才未失控。
灶台旁,何裕柱已与汪师傅商议完注意事项。
汪师傅一边炒菜一边讲解,手法娴熟。"何师傅,救助站的活儿不重,但做这种大锅菜还需适应。
不过几次后就熟练了,这些人只求吃饱,味道无所谓。”
听罢汪师傅话,何裕柱点头会意。
救助站的人哪能跟饭店的顾客相比,口味自然不讲究。"汪师傅,多谢,我今日只是来看看,下次轮到我时再来找您。”
眼看饭菜快好了,何裕柱告辞返回四合院。
正午时分,何裕柱回到了家。
今天鸿宾楼的杨老板放了假,何裕柱也就不用再去上班了。
在家时,他从空间取出一块五花肉,做了两荤一素,自己吃得满足。
这让院子里其他人感到有些遗憾,中午的饭菜显得索然无味。
吃完饭后,何裕柱没有休息,而是拿起书专注地阅读。
忽然,门外传来敲门声,同时聋老太太的声音也响了起来:“柱子,你在屋里吧。”
上次何裕柱提醒过聋老太太,让她直接叫他名字,别再叫大孙子了。
他可不想被人占便宜,也不会为了尊重长辈而委屈自己。"老太太,您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何裕柱放下书,开门一看,笑着问道。"柱子,我刚才在后院闻到了肉香,就知道是你在做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