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杨馆主这样子还不去医院,岂不是等同于等死?
当然,这话他不好直接讲出口。
似乎察觉到何裕柱的目光,杨佩元突然咧嘴笑了起来。"小子,我这条老命还能撑一阵子呢。
我去趟军管会,一会儿还有事找你。”
说完,他看向何裕柱的眼神里带着几分深意,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四九城的军管会,如今是全城军管的核心地带,戒备极为严密。
即便有张春明和王卫国两位队长带领,何裕柱和杨佩元仍需通过多个暗哨的身份核查。
确认无误后,大家才得以进入军管会。
壮汉张春明已被送往相关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
杨佩元则由一名同志引导至大厅休息。
何裕柱则随两位队长来到一间小屋。
……
……
半小时后,何裕柱走出房间。
张春梅和王卫国随后跟进,手里拿着刚记录下的详细情况。
这时,两位队长脸上都浮现出惊讶之色。
他们没想到,这位年轻的何师傅竟然还练过武功。
民间盛行习武之风,官方对此也未加干涉。
世道纷乱,习武之人多少能自保,大家对此都心知肚明。
尽管何裕柱年纪轻轻便从厨艺转行习武,还成功除掉敌人,这样的转变还是让人难以置信。
众人虽知是杨先生率先出手才成就了何裕柱的机会,但他这份胆识仍令人钦佩。"何师傅,此事你无需有心理压力,日后行事也需更加谨慎,若遇恶意相向,可随时来找我。”
王卫国送何裕柱出门时特意叮嘱。
这是吸取了杨师傅的经历教训,即便知晓的人不多,小心为上总是没错。
听罢,何裕柱有所触动,“王队长,不必再称呼我何师傅了,大家都叫我柱子。”
作为军管会的队长,王卫国是何裕柱接触过的有能力者之一。
即便军管会即将解散,这段时间结识这样的人物总归有益。
王卫国欣然应允:“好,以后叫我王哥就行。
像你这般胆大的年轻人不多,我很欣赏你!”
何裕柱的表现令主管武力的王卫国赞赏有加,他性格直爽,从不隐瞒。"王哥,那我先告辞了,杨先生似有要事找我。”
“好,等忙完这阵子,咱们再聚,你可得亲自给我做饭。”
何裕柱离开后,夜已深。
刚才一番折腾,此时已过八点。
想起还未进食的小雨,何裕柱问杨先生是否要先送他回太元武馆。
杨佩元瞥了一眼何裕柱手中的饭盒。"家中还有未用餐者吗?”
何裕柱点头回应:“是的,我还有一个妹妹。”
杨佩元闻言沉默了一会儿,随后开口问道:“年轻人,你想不想学国术?”
何裕柱听后双眼立即放光。
唯有习武之人方能体会国术的意义,普通武功虽能强身健体,但其核心精髓全在国术之中。
这也正是为何各武馆对国术传承极为重视,每代仅少数人有机会习得。
何裕柱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杨先生,我自然想学国术。”
话虽如此,但无人教授让他有些无奈。
仅靠自身之力难以凭空创立国术。
杨佩元听罢点点头,又轻咳数声。
他的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按自身估算,余生不过一年。
然而,这份时间对他来说已足够。
路上遇见的何裕柱,让他萌生收徒之意。
过去他在武馆时也有三位亲传弟子,但因资质各异,传授方式也有所不同。
正因如此,竟培养出一名忘恩负义之人。
杨佩元眼中闪过一丝寒意。
身为武道宗师,却在这一方面出了差错。
如今时日无多,他不仅想完成自身计划,也希望太元功一脉不至于在他这里中断。
何裕柱闻言愣住了。
若拜杨馆主为师,他并无异议。
毕竟杨馆主创立太元武馆,一身太元功在四九城赫赫有名,而他不过是一介小人物,哪有不愿的道理。
只是……
何裕柱稍作思量后说道:“杨馆主,我本人愿意拜师,但……我已经有了师父,他是鸿宾楼的李保国。”
基于他对这个时代认知,师徒关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所以他将自己的情况如实告知。
杨佩元听后眼神微微闪烁。"李保国?听说过,川菜大厨。
如果他是你师父,那人品应该没问题。”
“他教厨艺,我教国术,行业不同,多几位师父没关系。”
何裕柱听了松了口气。"那杨先生,我明天问问师父,说明情况。”
他依然没有立刻答应。
毕竟师父如父,虽然拜师无妨,但李保国是第一个师父,有权知道。
杨佩元并不介意,反而赞赏地看着他。"行,你下班后来找我,这是地址。”
说着,杨佩元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写明了一处四合院的地址。
显然,杨佩元早有准备。
何裕柱认真接过纸条。"那杨先生,我送您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